(六)对SA8000标准的评价
从上述SA8000的产生和其主要内容可以看出,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的要求。将社会责任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企业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工权益。正因为此,SA8000颁布后,很快便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采购公司的广泛支持。笔者认为,SA8000具有以下优点:
1、SA8000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ISO9000标准针对的是产品的质量,ISO14000标准针对的是环境质量,SA8000针对的是员工的生存质量。SA8000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注企业内部劳工的权利,它体现着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SA8000所普及的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SA8000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工作环境、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关注,顺应了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它体现的是对劳动者、对人的价值的尊重。SA8000国际认证的标准与我国的现行法规也是一致的。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去年6月,美国商务部部长访华时,我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明确表示,中国承认并尊重公认的劳工权利和劳工标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必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因此,SA8000所包含的尊重劳动者权益的理念在中国普及是一种必然趋势。
2、SA8000本质并非贸易壁垒
就其起源来看,社会责任国际SAI是一个公众服务研究机构组织制订的,该组织委员的来源是人权组织、儿童权益组织、零售商、制造商、非政府组织、顾问公司、会计公司等各方面的代表,该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歧视妇女行为公约而制定的,SA8000标准中的一些条款甚至低于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所以,SA8000本身并不是贸易壁垒。
但是,纵然SA8000有以上诸多的好处,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也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中出现的SA8000,注定了它本身非常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和扭曲,而实际上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巨大障碍,甚至构成严重的贸易壁垒,即这种完全由西方人垄断的认证机构很容易变成一种“政治工具”。
事实上,SA8000也充当了这样一种政治工具。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利用经贸手段,在国际主义中滥用“保护主义”,借口劳工问题,动辄提出制裁,以便达到削弱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而从战略上削弱我国经济实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中国一些企业推行SA8000标准认证,客观上起到了把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有可能挑起人权问题争端并借此插手我国内部事务和工会运动,分化职工队伍的作用。因此,SA8000问题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而且涉及到政治问题。
由于SA8000标准并不代表政府意志,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都没有积极和SA8000标准的认证机构合作,包括ISO国际认证机构也没有与SA8000标准认证机构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
二、SA8000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我国政府的应对状况
SA8000标准已日益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工具之一,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各级政府已将开展和谐社会建设与推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保护劳动者权益,积极主动地消除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
(一)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到欧美公司供应链的中国企业,2000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欧美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和承包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和评估,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纺织业、玩具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商品行业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像沃尔玛、耐克等跨国大公司,纷纷加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以维护其品牌不受到负面影响,它们自己在制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对与其有贸易往来的相关企业提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生产制造业就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自1997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许多企业因为不合要求且没有改善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笔者所在的深圳市某保税区一家玩具厂,因使用400名童工被香港一家媒体曝光后,很多美国的零售商取消了订单,后经磋商,美国客户同意派调查组来实地考察,发现该厂虽没有使用童工,但发现该厂有严重加班加点、工资很低、又伪造虚假工时工资等现象后,还是取消了订单,最后导致了这家有4个分厂、近8000员工的集团公司破产。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明显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责任的标准也应该不一样,但SA8000规定的标准却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多数出口相关企业来说难达到,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也不容易达到。如果一国要求其进口产品的生产企业达到SA8000的要求,否则不准进口,则对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旦影响贸易,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如某项产品欧盟一个国家遭到禁止进口后,很快会在欧盟周边国家也禁止进口。因此,SA8000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必须予以高度的关注。
(二)我国企业认证的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投资和采购的力度,我国企业受SA8000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供应链或产业链以及产品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块重要“敲门砖”。
截止2006年5月17日,全球已获得SA8000认证证书的763家企业组织中,我国占204家。我国的服装行业位居世界认证总量的第一,纺织行业51家,名列第二,排在第三的是运输企业,共有38家。SA8000所涉及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和服务贸易行业,包括服装、纺织、运输、化工、咨询、食品、农业、化妆品、商业服务、清洁服务等。我国所获SA8000认证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对外贸易较发达省份,其中广东最多,占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总量的61.8%(注2)。
(三)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据有关专家的分析,中国企业的劳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非法雇佣童工;2、违法使用未成年工;3、收取职工押金、扣押身份证和限制人身自由;4、辱骂体罚工人,侵犯工人人身权利;5、超时加班加点;6、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依法支付加班费;7、社会保险覆盖率太低;8、拖欠职工工资,尤其是拖欠民工工资;9、没有提供法定的福利待遇;10、工人住宿拥挤,宿舍条件太差;11、厂房安全出口不够,矿难频发;12、消防器材不够;13、工人消防训练不够;14、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保管使用不当;15、工作条件太差,个人防护用品缺乏;16、特种人员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差;17、没有工会组织或者形同虚设;18、就业的性别、户籍、城乡、学历、年龄等歧视突出;19、女职工的"三期"保护落实差;20、对员工冷漠,缺乏人文关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