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缺少战略规划,短期行为严重。如果缺少明确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在充满诱惑而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往往会迷失方向,结果在企业核心业务尚未巩固、壮大的情况下,盲目向非核心业务扩张,使企业最终陷入困境。还有些企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原始积累阶段的急功近利和“捞一把主义”,不是通过立足长远,脚踏实地、艰苦细致的工作,而是靠牺牲长远利益来求得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
(五)企业文化问题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往往只重视企业的经济生产,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体现在:
1.经营理念落后。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观念十分落后。首先其创办、经营民营企业的宗旨不正确,认为创办、经营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唯利是图的特征十分明显。他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一切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存在价值、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定位等深层次的经营理念,对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来讲,还根本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2.民营企业诚信度低。把“诚信”法则挂在嘴边,而不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实践“诚信”。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做假帐,偷漏税,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拖欠工人工资,忽视生产及人身安全;另一些见利忘义,坑害消费者,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仿冒名牌产品、商标侵权、合同蒙骗欺诈等短视行为与现象,这些现象多出自于中小企业。
3.民主管理差。浓厚的家族式经营色彩,个人独断专行,情大于法,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忽视激励,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疏远,少有感情沟通,缺乏团队凝聚力。
(六)外部环境制约
制约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上述自身原因外,还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制约,如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融资困难,税收不公平等;另外,还有法制环境制约、服务环境制约等。
三、推进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产权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有利于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产权制度创新。
1.要明晰产权。这既要使民营企业产权在每家企业内部得到明晰的界定,根据贡献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理顺家族成员产权关系,界定企业产权;还要明晰民营企业和国有与集体企业部门间的产权关系,明确到底民营企业中有无国有或集体资产。
2.放开产权,实现多元化。在明晰内部产权的基础上,产权要逐步放开,吸纳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吸引外部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为实现公司治理奠定基础。
3.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家族式经营模式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民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及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的组织形式过渡到有限责任公司体制,建立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
4.引入智力资本。随着现代社会从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广大民营企业应将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本资产“作资入股”,转化为股权,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解决好效率和公平问题,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实现科学管理
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2.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企业管理转型的关键。广大民营企业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决策、营销、财务、分配、用人及培训等制度,使企业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3.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企业不但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且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一旦建立,企业内部所有成员无论是制度制定者本人、亲戚还是普通员工,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特别是经营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能因个人意志而随意改变。
(三)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突破人才资源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家族局限,自觉地引进人才,吸纳和利用社会管理资源。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