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最高层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引进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支持民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职业经理人队伍成员中,多数是专业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具有极强的发展意识和知识接受意识。随着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民营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2.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要以“任人惟贤”而不是以“任人惟亲”作为选用原则,敢于不拘一格招贤纳士,用情感、用事业、用待遇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让企业所有有能力的管理者都能充实到企业的管理层中去。
3.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民营企业要把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四)增强竞争能力
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1.发展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向高新技术进军,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围绕市场不断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
2.寻求企业联合,提高抗风险能力。民企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自身规模化的发展,只有走资本联合、人才联合的道路,才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要紧紧盯住市场需求,按照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要求来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要有争先意识,注意紧盯科技前沿,尽可能抢先占领制高点,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②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还凝聚着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经营、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等诸多文化内涵。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展做强、做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依靠技术进步,打造高品质、优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壮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成长。
4.实施战略管理,着眼发展大局。①实施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企业能否做大、能否做强、能否做长久。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是因为企业家缺乏战略管理、决策失误造成的。因此,广大民营企业家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既要善于从宏观上综观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洞悉国内企业改革的态势和取向,作出驾驭大局的理性判断和前瞻性决策,又要敏于从微观战术上作出合乎企业自身实际的科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战略问题,从战略思考与规划的角度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敢于制定百年大计,从产业、产品、市场、技术、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全面规划,并坚定不移地按计划组织实施。②着眼大局,避免短期行为。民营企业应着眼大局,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到企业决策、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的再生利用,努力构建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积极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在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作后盾。因此民营企业要积极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以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超前的经营理念会拓展企业的经营层次,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相反,经营理念滞后则会抑制企业发展空间,限制企业发展层次。克服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企业存在价值、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和社会定位等深层次的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
2.提高诚信度。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注重声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交易的多次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民营企业要提高诚信度,一要规范企业行为,二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要注重社会公众形象,做到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依法纳税,远离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赖债逃债等不法行为。
3.实行民主管理。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的文化精神,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
(六)优化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平等竞争的经济制度,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是政府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引导、刺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首要的是要给民营经济一个公正的政策定位,在市场准入自由、拓宽融资渠道和公平税收等方面不人为地设置禁区、屏障。
2.优化法制环境。在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保护私有财产权的相关法律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3.优化服务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完善政府的经济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企业的社会化支持和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信息、管理、技术、人才、法规、税收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要把握和利用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布局中,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运营质量与效益。健康、持续发展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创建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克勇:《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及突破》。
2.单东:《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3.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保育均:《十一五规划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2(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