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阐述了激励理论、激励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励的原则,并从作者的实际工作出发,较系统地论述了作为宝钢股份公司的一名作业长,一位基层管理者,以激励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正确把握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技巧和应注意的要项,说明了有效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作业区这样一个基层团队更具活力、更具战斗力,使员工奋发努力去完成生产任务,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关键词】:激励、积极性、需求、目标、激励方式、作业长
【正文】:
激励是一门科学,已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在现代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是最具活力的因素,“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企业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企业的运作中,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激励“人”,使“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成为管理的核心,激励机制在企业的运作中已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宝钢拥有世界一流的装备、技术和企业文化,为宝钢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在宝钢的现代化管理中,形成了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正朝着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和谐发展的方向深化,正在建立健全以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员工的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是宝钢的财富,将对宝钢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宝钢要依靠他们去完成新一轮发展战略总目标:即宝钢要“成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一、激励理论
人类激励理论的创导者们为了引出人们那深藏内心的工作热情与潜力,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如何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总的来看,现代的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注1)
(二)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某个目标。也就是人们从事某一工作的动机强度,或者被激发出来的力量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大小和预计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期望值×效价。(注2)
(三)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克•赫茨伯格(F. 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金、人际关系、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人们对诸如成就、认可、工作本身、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他把这类因素又统称为“激励因素”。(注3)
(四)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来的,是他在对有意识行为特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是行为改造型理论之一。(注4)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消弱这种行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如何对宝钢作业区的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