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对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知觉到的公平(不公平)的程度”。(注5)其基本含义认为,在协作劳动中,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投入(劳动贡献)和得到的结果(报酬),去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基本相等,心理就比较平衡,如果不相等,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
二、激励的意义和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性
(一)激励的意义
1、人都需要激励
激励伴随着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例如:在幼儿时期,你在幼儿园表现很乖,幼儿园老师会给你记上一个“红五星”贴在墙上,老师的激励使幼小你感到很高兴;在学生时期,你作业完成得很好,老师会给你一个“认真”的批语,激励你更加努力的学习;到了成年,几乎时时处处受别人或自我的激励:在生活上会产生赶超别人的愿望、在学习上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在环境的压力下会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等,这些条件反射都是在激励作用之下培养出来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激励。
2、激励是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
人们工作的目的,一是生活的需求:即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努力工作;二是精神的需求:如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与他人交往享受乐趣,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可和尊重自己等。员工的努力包括着勤劳刻苦、为企业献计献策、与其他员工或上级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种努力的动力是激励的结果。
3、有效的激励有助于提高绩效
有效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句话说道:“态度决定一切”,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工作态度自然是工作绩效的提高,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企业反馈给员工劳动付出的回报也就增多,员工又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对员工进行激励重要性
1、激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企业的目标,是靠员工的行为去实现的,而员工的行为是通过激励而产生的积极性来推动的,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保持高昂的士气。宝钢从1985年9月投产至今,先后完成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十五规划项目建设,初步形成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并跻身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行列。但是宝钢有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即钢产能达到世界排名前三位,力争世界第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困难很大,因为宝钢在发展,世界其它钢铁企业也在发展。当今,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世界钢铁行业的合并趋势愈演愈烈,全球钢铁业正掀起并购大潮,韩国浦项钢铁公司(Posco)、日本新日铁公司(Nippon Steel)已经宣布,双方将加强资本合作,应对新挑战。在世界各大钢铁企业纷纷实施跨国联盟、强强联手的大潮中,宝钢已经对韩国浦项钢铁集团和日本新日铁公司提出了出资申请的意愿,考虑购入日本新日铁公司和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股票,也正在策划海外上市,可能将与日本新日铁公司、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互相持有对方股票。按照公司的中长期规划:宝钢将通过扩容现有生产基地、收购集团在建项目以及兼并重组和新建项目,力争在2012年前公司的钢产能规模达到5000万吨,成为国际钢铁行业的老大。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宝钢的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出成绩,与宝钢共同进步,争取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2、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效用的需要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在这些要素中,人是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其它要素只有同人这个要素相结合,才会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才会发挥各自的效用。因此,没有人的积极性,再好的技术装备,再好的原材料,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3、人具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去激励和开发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的研究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每天只需发挥自己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个人的饭碗。但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其潜力可发挥出80%~90% ”。(注6)这里讲的还是人的现实的能力,而人的潜在能量是难以估量的,它需要科学的方法去挖掘,体育运动的发展表明,许多项目的世界记录一破再破,有力的说明了人的潜力是具大的。
三、如何对作业区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一)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原则
1、公平原则
员工都有公平的心理需求,“绩效高的员工将得到更多的报酬,如果员工觉得报酬是公平的就会满意,反之,就会产生不满”。(注7)管理者在工作中对待诸如分配、奖惩等问题一定要坚持公平原则,引导员工相互比贡献、比付出,对下属的贡献必须给予恰如其分的确认,使员工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我所在的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的前身是上海第一钢铁厂,当时工资报酬的“平均主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批技能水平高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随着钢铁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越来越高,许多计算机控制程序方面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体现出了真正的重要性。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严重时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停产,这些技术人员只要接到报修电话,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总会及时赶到现场解决故障,确保生产的正常。但是由于当时体制的原因,他们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强烈感到不公平,深深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多人都“跳槽”了,使企业流失了许多技术人才,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宝钢集团一体化以后,打破了“平均主义”的报酬分配方式,技术人才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公司评定,有的被评为首席工程师,有的被评为区域工程师,有的被评为专家,有的被评为专家后备等,工资报酬与评定职称和业绩挂钩,使他们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赢得了人心,留住了人才。如今,宝钢已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已是许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工作场所, 宝钢是他们实践自身职业理想的最好的舞台。
2、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就是管理者在激励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客观存在的需求,施以相应的激励,不断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激励的效果。
激励作用的基础,是在于人的需求的客观存在性,而需求则与一定的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及社会环境相通应。一方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激励才有效,人们没有的需求或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的激励都是无效的。另一方面激励也只有符合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即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组织与社会结合,才能满足、调整、规范人们的需求,激励才具有合理性、现实性、科学性。
3、适时性原则
激励工作适时性原则,是指在激励过程中把握最佳时机,以提高激励效果。敏税地觉察、巧妙地运用“时机”,进行激励操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奖励应当做到及时,当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行为或取得一定进步后,应尽可能早一些、快一点给予表扬奖励。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激励时机,往往就会使员工因得不到应有鼓励而从热望的波峰跌落下来,从而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这是因为员工的行为具有连续性,奖励不只是对员工的行为的“等价值报酬”,而且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员工存在着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应地激励方式也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如何对宝钢作业区的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