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部政策环境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资本市场的发展歧视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私人产权得不到法律保障,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长期发展环境差,往往因担心政策变化而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5、中小企业资本金的融资渠道比大企业窄:因其经济规模达不到股市要求,中小企业不能上市,我国目前又没有便于中小企业上市的创业板市场。同时,也是因为其规模小,不具有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也难以承受信用评级、推销、债权管理、印制成本等带来的发债成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企业运营资金融资也很难。而信贷方面,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正在成长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信誉,也有中小企业不遵守市场规则而影响信誉度,银行不敢轻易贷款。还有的中小企业缺少抵押品,难以获得银行的抵押贷款。此外,还有成本问题,一个大企业和一个中小企业同时向银行贷款,银行要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而向后者所带来的收入却没有前者多,因此有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国内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如何在新世纪的市场大潮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家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不能上就得下,不能进只有退,不能胜只有败,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空,面临现有的国家扶持政策和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该如何进行二次创业呢?
(一)、坚定信念走国际化的道路
目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仅是大型企业需要走向国际化,中小企业一样也应利用国际化来提高销售和增强竞争优势。
目前由于大陆市场庞大,因而一些中小企业只偏安于国内拓展业务,却很少将触角伸向全球。全球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知识、技术、资源和资金;而一个新兴的高科技公司最初就必须具有国际倾向。目前,大陆中小企业面临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两大挑战,采用先进技术、注重研发与创新等十分重要;而由于国际市场变动快速,如何准确地掌握国际市场动向就相当重要。因此,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坚定走国际化道路。
(二)、努力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前,欧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之所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全方位的核心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其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及品牌上。相比之下,国内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就较弱,因此,国内企业需将全方位核心竞争力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由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因此,其管理制度存在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较低,在技术开发和创新以及品牌等方面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中小企业应在企业内部树立与员工的共存共荣理念,并培养员工和管理人员的使命感。
中小企业提高全方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必须培育企业具有永续经营的竞争力和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战略性营销形成竞争力,并要推动制度管理和降低成本,如制度管理和降低材料成本及提高绩效,人才素质的竞争力。
1、创新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学习与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对创新文化的培育上。在与顾客的互动中,一方面输出组织对创新的实践,另一方面汲取对方对创新的需求。组织正是在这种创新的正反馈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的。组织学习和创新是这种文化提倡的重要内容,组织鼓励不断创新并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经营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核心竞争力动态化,同时使竞争对手难以跟踪模仿,从而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或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企业做大做强,首先要做好融资工作。除了要利用好传统的融资渠道外,还有必要依靠一些政府设立的中间服务机构,如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部、政府投资建立的担保公司等,这些机构贴近中小企业,易了解贷款人,信贷方面更容易,对企业的投资项目或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判定贷款者的风险大小和投资者是否值得投资,以专业化的服务帮助银行作风险评估工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风险投资,尤其是对成长性好、有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直接融资的好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