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失败的沟通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效沟通中澄清概念(火急需救)和明确沟通目的(尽快通知邻居大哥回家救火)的重要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应该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三)沟通方式应因环境(场合)而异
沟通环境必须重点分析、判断,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活动中,沟通主体和客体是相对的,在特殊的沟通环境中,主动沟通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几人一起搭船渡河,船行至河中,忽遇到暴风雨,将倾将覆。在这危急时刻,有一名青年主动站出来指挥船上的人,他以不容反驳的口气命令一位十五六岁模样的少年骑在船中的横木上,又指挥两名木匠划桨。因为水势过于险恶,为了保住船,必须把船上多余的东西扔掉,青年不容分说把少年的老玉米扔入河中,同时也把两名木匠带的几袋子山货扔了,在他们的协作之下,最后他们成功到达彼岸。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试想,如果按照平时的处理方式,那名青年先和其他人商量怎么办,或说服他们该怎么办而不是直接命令他们协作共进,直接把多余但属于他们的东西直接扔入河中,船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翻掉。青年在这种场合下选择了合适的沟通方式做了有质量的沟通。
所以,在日常沟通中,应该重视对环境的分析,必要的时候应该发挥自身的自觉能动性,选择最适合达到沟通目的的沟通方式,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
(四)沟通方式应因所处团队而异
所处的团队不同,沟通方式也应随之而变。在目前社会高速发展,人员变动也是非常快。我们可能经常属于不同的团队,团队的风格、企业文化、目标、行业、领导者的风格、成员结构、成员间的沟通、所处的环境等都直接影响沟通的方式。团队内部的沟通非常重要,只有作好了团队内部的沟通,团队才是有战斗力的。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和分工协作关系。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请看下面故事(注四):
小明第二天就要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了,为了把这一美好时光留在记忆之中,他高高兴兴上街买了条裤子,可惜裤子长了两寸。
吃晚饭的时候,趁奶奶、妈妈和嫂子都在场,小明把新买的裤子长两寸的问题说了一下,饭桌上大家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没有再被提起。
妈妈睡得比较晚,临睡前想起儿子明天要穿的裤子还长两寸,于是就悄悄地一个人把裤子剪好叠好放回原处。
半夜里,狂风大作,窗户“哐”的一声把嫂子惊醒。嫂子醒来后,突然想到小叔子新买的裤子长两寸。自己辈分最小,不能让老人费心,怎么得也是自己去做了,于是披衣起床将裤子处理好后才安然入睡。
老奶奶觉轻,每天早醒给小孙子做早饭上学,也想到孙子的裤子长两寸,于是趁水未开的时候对小明的裤子做了处理。
结果,第二天早晨,小明只好穿着短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在这个故事里,沟通方式不应该是少说多做,在明确目标之后,还需要进行主动而充分的沟通,达成沟通协议,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然后分工协作,把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否则的话,团员只管低头拉车,各走各的路,永远也不会形成团队合力,也就无所谓效益,甚至有可能形成负效益。
在不同性质的团队中,团队内部的沟通起关键作用。要根据团队的风格、企业文化、目标、行业、领导者的风格、成员结构、成员间的沟通、所处的环境等确定沟通的方式,从而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沟通质量。
综上所述,沟通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和交往过程之一,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基本组织,都是由两个或多个个体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沟通是维系组织存在,保持和加强组织纽带,创造和维护组织文化,提高组织效率、效益,支持、促进组织不断进步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以说,天下没有不需要进行沟通的组织。没有沟通,就不可能形成组织和人类社会。家庭,企业,国家,都是十分典型的人类组织形态。人类在社会组织如企业中要实施管理,必须通过沟通,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和本质。通过探讨一般沟通的定义,过程及其重要要素,我们了解到沟通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要达成有效的沟通,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沟通方式,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才能象预期的那样及时,准确,完整地完成,才能进行有质量的沟通。沟通方式直接影响沟通的质量。
注一:参考刘玉瑛 段小卫:《沟通能力的提升与自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第3页
注二:参考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上海三联书社,2005年7月第1版 第171页
注三:参考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上海三联书社,2005年7月第1版 第83页
注四:来源于网站资料
参考文献:
1.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上海三联书社,2005年7月第1版。
2.刘玉瑛 段小卫:《沟通能力的提升与自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英〕佩尼.卡特 克里斯.福克斯:《沟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4.常青:《完美沟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5.〔美〕罗伯特.凯维:《超效沟通力》,南海出版社,2004年9月第2版。
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的影响3(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