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行预算控制后,企业全部资源运用和业务开展都受制于预算的控制,为适应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预算必须具有一定弹性,这是预算与计划的一个重要区别。但预算弹性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预算将失去控制作用。另外,预算编制、调整的权力不进行划分与制衡,预算将形同虚设。因为,如果没有权力的划分与制衡,预算编制可能松弛,特别是如果对于预算调整权力不加以制衡,超预算或无预算的项目可能因为预算调整权的滥用而照样开展,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将严重受损。为了企业科学的管理,一方面,必须从制度上严格规范各级领导的预算调整权限,一定层次的领导只能有一定限度内的预算调整权,较大或较重要的预算调整应由高层集体决策。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规范的调整程序和调整权力的制衡,制约预算权力的行使,对预算调整的幅度和频率加以限定,无论哪一次层次上的调整权限都必须受到监督与制约,这样可以防止滥用职权的现象,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并完成预期目标。
6、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实施预算管理,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
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二)预算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目标利润与预算关系
有些企业工作中缺乏整合思想,没有融入总预算的理念,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还是不完善的,距离“全面预算”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企业没有把存货预算和现金预算等内容纳入自己的预算范围,只作关注生产领域的预算控制,忽视非生产领域的预算控制,甚至不做销售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企业也相当多。
从目标利润管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变,在许多企业是渐进地发生的。许多企业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为了控制利润目标的实现,预算中仅仅关注利润或收入、成本指标是不够的,必须把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才能真正控制住企业运行,真正实现利润目标。
2、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预算管理并不仅仅是几张预算表的简单编制工作,它是涵盖预测、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控制制度。
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出现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接受和坚持运用预算管理方法。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把预算管理作为“对分部责任进行集中控制”的重要工具,认为它可以完成三个任务:第一,它提供每个部分每年度经营目标同高层管理部门目标的比较,可据此协调各部分预期业绩同公司整体财务政策的关系;第二,它提供实际业绩与预期目标的比较,以便管理当局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控制运行,从而实现总体目标;第三,它使得高层管理者可以用统一的业绩标准在各部门之间分配资源和管理费用,激励各部门依照公司的目标实行分权管理。
3、预算与计划的关系
第一,由于企业的各级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利润,并与人们的利益挂钩,利益与成本等财务指标开始受到各级领导和企业的重视,企业管理控制的中心目标从完成生产的品种、产量计划,逐渐转移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由于要考核各级组织的利润和成本,负责核算企业财务业绩的财会部门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管理需要会计信息支持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同,财会人员的学历层次在显著提高,财会工作环境也更加现代化,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有的还达到了信息网络化的程度。
4、预算管理与价值链各环节责任单位的关系
(1)预算管理责任化。企业预算管理化,首先必须编制责任预算。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不仅要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而且还要编制各个部门的责任预算,形成责任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都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但是,前者是按经济活动的客体来反映的,后者是按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全面预算勾画出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蓝图,而责任预算则勾画出了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的蓝图。责任预算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企业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的积极性。这种配套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而且也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不仅要有近期的激励,而且还要有远期的激励目标。
(2)预算管理自下而上。预算管理要达到以预算为依据,以激励为手段,实现企业各个部门自主管理的境界。所谓自主管理就是企业各个部门等责任单位,以批准的本部门的责任预算为行动目标,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主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付诸实施,保证责任预算的完成。自主管理以本部门的积极主动的管理为主,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为辅,形成靠经济活动的实际执行者来自主自觉地实施相应的预算管理,这是预算管理的一个较高境界,也是最为有效的境界。
(3)信息的及时反馈。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已经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环节以及完成这些预算的责任目标都规定得比较明确了。为了能够适时地掌握和控制整个企业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的履行情况,就需要建立及时、高效的有关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便企业管理当局和各个责任单位的管理者随时了解预算执行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脱离预算的差异,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有关问题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