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的股东。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体现着所有权性质,反映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关系。股东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也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股东通过他们的权利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权益最大化。
2、政府。任何企业都要按规定向国家上缴各种各样的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的需要。同时政府作为全体社会公众的代表和管理者,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好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好社会资源的分配,协调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符合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需要。政府通过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使企业符合这些协调关系,如果企业违背政府需要,将会受到惩罚甚至被强制关闭。
3、企业的债权人。企业同债权人的关系体现在债务与债权关系上。债权人的资金借给企业后,就有权要求企业按合同的规定获取利息和本金。为保证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债权人一般会采取必要的监督措施。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合法地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
4、企业的客户。企业同客户的关系体现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上。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离不开客户的支持。企业要想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就必须为客户提供受其青睐的产品和服务,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并从客户身上取得利润。如果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使客户满意,此后客户就可能选择替代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一不良信号传递到市场,声誉机制就会发生作用,并阻止潜在客户消费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5、企业的员工。企业同员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在劳动成果的分配关系上。企业的员工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的报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在企业中倾注心血的其实还是企业的广大员工,而许多物质资本所有者则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的角色,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在意。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企业员工的合理要求和其本身的重大影响。
6、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者作为股东的代理人行使着对企业的管理权,它作为代理人有权要求合理的报酬和因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的合理分成。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物质资本所有者要想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必须依赖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各方的合作和满意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一经组建,就融合于社会之中,享受社会各种福利并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如果企业逃避应尽的义务或损害其他方的利益,不但会受到制裁,而且会影响投资者和员工的信心、客户的购买意愿,从而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理财目标的分析比较
(一)关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理财目标
企业是具有一定目标,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中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盈利的经济实体。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理财目标认为,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业绩也就越好,因而也就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然而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与否的衡量标准容易促使企业产生短期经营行为,利润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经营者的能力越高,因而作为经营者的经理层常为提高其身价而煞费苦心,不顾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以致利用会计政策、会计舞弊来调节企业的利润。
在此情况下,经理层会不顾所有者的长远利益及国家各种资源的浪费,产生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理财目标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因素,不仅难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有效评价,而且有可能出现原以为赚钱的项目实际上赔本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投资决策上的失误。因而一般认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应当考虑时间价值、体现风险与收益均衡的一个长远目标——“价值最大化”。
(二)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一直广为流行。它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全部剩余风险,因而也应享受因经营发展带来的全部税后收益,即股东持有剩余索取权。由于股东承担的义务、风险最大,从而享受的权利、报酬也应最大。
在这样一种企业理财目标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信誉资本等则势小利微。实际上,现代企业不只是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理财目标也就不能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不顾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债权人,由于现代企业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贷款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负债率大大提高,甚至会利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而选择对银行不利的行动,因而他们实际上是与股东共同承担着财务风险;至于企业的员工,由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复杂的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他们向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一旦企业亏损或倒闭,不仅面临投资损失,甚至会危及自己和家人的生存。
由此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理财目标只与物质资本居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吻合,因为在这个时代,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是决定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主导因素。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质资本不再占主导地位,而是信息、技术、先进的人才智力资本等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进一步拓宽。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容易导致仅考虑硬资源而忽视软资源的问题,如仅重视资金而忽视技术、管理经验及信誉等。其次,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存在“狭隘主义”的观点,仅考虑股东而忽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以及非人类的资源分享主体的需要,如履行社会责任等,因而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考虑了与企业中相关联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其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相互依赖,任何一方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行为都会使其他方的利益遭受损失。为了保护这种依赖性的资源免于受损,团队成员只有以共同的利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才能确保各自的预期利益,才能防止各个独立主体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将各方的利益与共同的目标——企业价值捆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利益相关者长期稳定的合作,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