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经验”决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红头文件”,它是从领导到工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准则。邯钢在全公司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成本,采用倒推的办法,按着“亏损产品不亏损,盈利产品多盈利”的原则,从后向前,通过对比挖潜,科学地测算出逐道工序的目标成本,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工,并与奖惩挂钩,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体系。目前,模拟市场核算机制已经进一步拓展延伸:一是扩展到销售、辅助后勤、联营等所有单位,推行工序阶段成本,即把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个工段班组的成本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成本体系,进行成本控制,核算、分析,更加明确降低成本的责任和目标。二是引入到基建技改工程管理,精确计算投入产出,使投入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1990和1997的比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邯钢理财的效益来:
表1 1990-1997年邯钢理财效益表
净资产 钢产量 销售收入 利润 资产负债率
1990年 5.8亿元 110万吨 10.2亿元 100万元 70%
1997年 9.3亿元 253万吨 54亿元 5.03亿元 44.48%
1997年,邯钢钢产量占全国的2.36%,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96%,实现利润却占全行业净利润的21.9%。
邯钢是1958年建设投产的一个地方钢铁联合企业,1990年,净资产仅为5.8亿元。然而到1997年,已增长到9.3亿元,8年上缴国家利税3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70%下降到44.48%,这新增的资产完全是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挖潜、改造、滚动式发展而积累起来的。在全国国有企业利润连年下降,尤其钢铁行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从1990到1997年,邯钢钢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253万吨;销售收入由10.2亿元提高到54亿元(含税);利润由100万元增加到1994年的7.8亿元,1995年的7.09亿元,1996年的7.02亿元,1997年的5.03亿元。
1998年一季度,由于原燃料、电费。运费涨价,钢材价格下跌,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产品出口萎缩,使利润大减,与全年实现5亿元的目标利润相差很远。在这种情况下,邯钢依然采取“立足内部挖潜,抓成本管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确保目标利润,调整目标成本。5月12日,公司重新下达了主体承包指标,各单位按公司的要求,加强、充实了模拟市场核算小组,完善了工序阶段成本和班组核算,细化了指标分解,把调整后的指标层层落实到科室、工段、班组、岗位和个人;层层制订保证措施,逐项落实。据统计,全公司共制订厂、处级挖潜增效措施667项,科、段级保证措施3000多项,并规范了月奖金的分配制度。这种措施再一次发挥出明显的威力。4月份利润开始回升,5月、6月达到目标利润,使得全公司1-6月份可比产品成本降低0.05%,同口径相比降低3.13%,其中5月份降低4.53%,6月份降低4.52%,经济效益成倍增长。他们把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会计落到实处,制定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将1000多个综合指标分解到二级厂和处室,再细化成10万个小指标,并坚决执行“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不搞下不为例”的严格考核制度,实行成本否决(所谓“成本否决”的含义是如果当月成本指标完不成,其它工作干得再好,也要否决奖金)。不管客观环境如何变化,运用自如,这就是能够形成邯钢经验的关键所在,邯钢人会计管理思想的精华。
(二)邯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理念
邯钢一直坚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方针,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作到“该花的钱,不惜血本。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乱花”。只有每一分钱都讲究了运行成本和效益,才能保证每一项投资、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回顾邯钢的发展里程,其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从转换机制入手,通过降成本。堵漏洞、实现扭亏为盈;二是强化管理、挖潜增效;三是坚持“三改一加强”,即深化改革、推进改组、加快改造。强化管理,实行资本运营,以此增加企业的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实力。目前邯钢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已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在改革方面:对企业进行公司制和股份制的改造。一是组成集团公司,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二是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1997年成功发行A股3.5亿股,筹集资金26亿元。三是“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人增效。
2、在改组方面:实行低成本扩张兼并那些装备好、有潜力,但暂时处于劣势的企业,已经兼并了舞阳钢铁公司和衡水钢管厂。
3、在改造方面:按照“量力而行,抓关键环节”的办法,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导,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装备大型化、现代化。他们主要抓的项目,一是建设具有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热卷板工程;二是易地建设大型化。现代化的炼焦炉、烧结机、炼铁高炉,尽快解决铁水不足的矛盾。通过这些技术改造,达到的目标是:本世纪末将邯钢建成工艺现代化、装备大型化、产品结构优化、年产钢500万吨,总资产25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150亿元,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邯钢90年代以后的迅速发展,走的是一条低成本扩张的道路,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不贪大求洋。到1997年,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次改造均比别人少投入30%-50%的资金,产出效率却高出50%以上。1997年投产的最先进的三炼钢厂,是以废钢铁的价格从国外买进的,每个螺丝钉都包回来,然后组装起来,并自己成功地安装调试了自动控制设备,创造了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奇迹。就是这种“尽量用少的投入获得高效产出”的思想,使得邯钢这一技改项目共投资40多亿元,比计划投资节省5.37亿元。
论公司的理财目标(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