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所有资源力争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并分析、协调、控制预算的执行,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销售及收入、生产、成本、费用、资金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从而有计划地高效、协调开展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经营预算(销售、生产、成本、费用、采购等)、投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购置、改扩建、资本运作可行性研究等)、人力资源预算、财务预算(现金流量、损益、资产负债等)以及专项事务预算(如项目关停、撤并、资产处置及人员安排等)。
全面预算一般包括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企业通常在每年度10月下旬至11月编制下年度(分月)预算方案;在年度预算的指导下,每月下旬编制下月月度预算方案。预算管理部门设计预算编制表格,表格应可清楚对比上期、本期、下期的业务预算数据。当预算显著增减,说明业务相关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应作详细说明。若预算管理部门有特别要求的,则应按要求说明。在初步编制过程中,要求各部门根据其业务项目来申报预算,所以预算管理部门初审时原则上不增减项目,但应给出预算申报指导及重点项目指引,对疑义项目要求补报资料。根据各部门申报预算,预算管理部门编制初步预算方案,提出企业重点推进方向,报告企业领导,然后,根据企业资源及业务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部分项目的增减,并反馈申报部门。申报部门补充材料,预算管理部门确定最终预算方案,报总经理批准执行。然后,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重点推进方向,督促、指引相关业务部门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方案、措施及实施日程,制定年度、月度推进计划,并分析、协调、控制推进计划及相关项目的执行。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务实而持续、认真又细致的工作。各部门欲做好部门预算,就必须熟悉过往业务,分析业务现状,预测安排未来。由于涉及面广而细,编制工作量大,丝毫不能马虎。
(三)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功能
1、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实现一定时期的计划确定了数量化的目标。这些数量化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这些数量化目标就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成为他们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同时,预算的编制过程也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循环,企业高层领导者制定目标所提出的主要设想和意图,以及达到目标应采取的方法和激励措施都明亮化,使全体员工(包括高层领导者)都明确自己在特定时间的工作、收入等各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和努力的方向,了解把握本部门的经济活动与整个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促使职工想方设法从各自的角度为完成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2、促使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方式的实现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全面预算管理把现金流量、利润、投资收益率等指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强调价值管理和动态控制,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成本控制和财务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孤立单项的从内部降低费用支出,转向通过市场化的资源共享的方式降低费用支出,树立了成本控制的新理念。健全的全面预算制度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更好地树立了现代财务管理的形象。
3、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目标的预测、确定与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预算本身就是一种硬性约束。该控制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经济活动的状态计量、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等。预算一经确定,就必须付诸实施,各部门都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结果与预算进行对比,及时揭示实际执行情况脱离预算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这样控制有了标准,考评有了依据。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控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预算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4、使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协调一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