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并购前与并购后相比面临的环境有所改变。系统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后,系统也必需随之调整。并购前的并购设计与规划是建立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战略以及组织力量等资源的有限信息基础上的,所以很难与并购后的现实完全一致,这就意味着并购前的预期方案不得不为适应现实而修改。故而整合过程也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现实的变化。此外,我国的企业并购整合,一方面必须顺应世界的潮流,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是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并购企业还应历史地承担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任;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讲,企业的整合必须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国家的政策、政府的职能、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为是企业并购整合的大环境,这些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并购整合效果产生影响。而整合的含义是并购双方在目的一致(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拉形成的,企业在战略、策略、组织、机制和文化上的协同。因此,企业的并购和整合过程中,只能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应严格限制在对并购企业进行监管和服务上,并购后的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运作。环境的影响使企业问题的最优解往往不在企业内部,需要整合企业、产业、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层次的经济系统[3]。
六、综上所述:企业并购整合的内容主要涉及资产、财务、品牌、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过程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也决定了企业在并购成功以后的整合也必须进行系统化的考虑。
根据系统经济学的观点,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即企业以经济系统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原理和持续发展原理三大基本公理,也就是说企业通过购并经济活动,其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并能为世界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能获得持续的发展[9]。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世界最经济原理应有:并购后企业的效益大于并购前各个企业的效益之和。
并购所产生的系统经济效应就是并购后企业的效益减去并购前各个企业的效益之和。以并购所产生的系统经济效应占并购后企业的效益之比来表示并购企业的系统经济效应水平,则该水平越高越好,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负。也就是说,并购企业的系统经济效应水平为正是企业进行并购整合的基本条件。
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有助于并购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处理好并购过程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尤其是并购后双方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外部公共关系方面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实现1+1>2的功能;有利于并购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昝廷全.系统经济:新经济的本质——兼论模块化理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3,(9):23-29.
[2]胡峰,徐薇.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法律规范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19-21.
[3]胡峰.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J].攀登,2003(3):49-52.
[4]魏江.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2(1):31-36.
[5]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2):13-19.
[6]徐彬.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J].学习与探索2000(4):30-34.
[7]昝廷全.关于我国企业兼并的几个理论问题:系统经济学分析[J].管理世界,1998(5):211~212.
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