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只能算是一个小城镇。然而,这样一个小城镇,却有着世界家电名城、家具名城、中国花卉名城、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电风扇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冰箱、空调、消毒碗柜、热水器生产基地等一系列赫赫有名的头衔,并连续4年荣膺中国百强县排名榜首,更喊出了“顺德制造,中国骄傲”的口号。
顺德人凭着务实的作风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从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顺德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93年以前,以计划经济为主导,顺德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93年以后,首先推行企业转制,政府退股,民营进股,接着顺德又在全国率先打响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攻坚战,分别采取股份与股份合作制、出让股权、拍卖、赎买、租赁与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真正改造成为市场的主体。至1996年底,市镇两级的1001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转制完毕,混合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原市镇两级的企业中公有股的比重从90%降到62•4%,外商及民间投资者股比占37•6%。进而到所有政府机关都不再有自己的直属企业,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离,政府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公有资产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退出,政府把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使民营经济在顺德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占据了顺德经济的“半壁江山”,与外商投资企业形成了两分天下的局面。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朱小丹曾说过,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里,诞生了不少让世人瞩目的“模式”。 “顺德模式”和“深圳模式”、 “东莞模式”一样,成为广东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改革创举。所谓顺德模式,就是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当时全国乡镇企业最发达的顺德,在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以镇办(公社办)工业为重点,“五个轮子(镇、村、组或街道、联合体和个体)一齐转”的方针,创造出了乡镇企业以镇办为主,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创造名牌产品的发展模式,是赫赫有名的中国三大模式之一。朱小丹还说道,顺德的区域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20 多年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它对顺德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顺德模式”促成的顺德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顺德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顺德沿着改革开放初期“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思路,孕育了一批家电业巨子,然后大批国有、集体企业经过产权改革转制为民营企业。
顺德民营经济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民营企业主要由集体企业改制转变而来,其知名企业几乎都不是原生型的民营企业,清一色是从集体企业转制而来。二是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三是高度集中与关联。四是以内源型经济为主。“顺德模式”的本质归结于内源型经济的外源型发展,这是顺德人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大创造,碰巧也与哈佛商学院的“钻石体系”理论相吻合。五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分工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六是顺德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加入了行业商会,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
从本质上讲,“顺德模式”式的民营经济属于政府主导型工业化类型,顺德的崛起以及发展过程中所沉积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经验。我们要在反思中提升,在发展中谋跨越。
(三)顺德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1、顺德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顺德国民经济中份额最大、活力最强、效益最好的经济成分,并愈益显现出其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雄厚力量与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目前顺德民营经济经营领域已遍布三大产业,尤其是在商贸流通、餐饮、仓储、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内规模最大的家具专业市场以及木工机械、钢铁等专业市场,均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发展而成。民营经济开始迈向规模化和品牌化。早在2001年全市100家亿元企业中就有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全市66个企业集团中,民营企业占37个(其中私营企业1个)。这些民营企业或者通过为知名企业贴牌生产,逐步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的知名厂商;或者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各自的行业中取得了相对领先的地位。
2、顺德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扩大了社会就业。仅2003年,顺德涌现出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30家,超10亿元的13家,超百亿元的3家,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顺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27个,省名牌产品11个,国家免检产品29个,全部集中在民营企业。据从顺德有关部门获悉,截至2005年10月底,顺德共有各类民营企业71372户,比2004年同期增长13.32%。民营经济占了顺德GDP的59.7%,税收占了50%之多,已经逐步成为顺德经济的主力军。
二、制约顺德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
“顺德模式”经历了十年的辉煌。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顺德民营经济虽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顺德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科龙易主,曾经风光无限的神州、希贵已经陷入租赁和出卖的困顿之中,消毒柜的发明者康宝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遭质疑,中国热水器行业的代名词万家乐已经成为没落的贵族,万家乐减债重组,昆山赶超……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峻挑战,顺德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曾引以为傲的区位、产业、体制等优势正逐步弱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不能只留恋过去的辉煌,探讨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的意义更显重大。
企业在不同阶段将面临不同的障碍,按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来分,顺德这些得改革开放之先风,在摸索中发展了近二十年的珠三角地区,如今其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是成长阶段的问题,即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造成顺德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困局的因素,主要从下表所列几方面呈现。
表1-1 影响民营企业持续成长主要因素
层面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构成
外因 产 业 产业政策 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发展扶持
企业间协作程度 合作营销、合作生产、技术互助、信息共享、协作培训
地域布局 相关产业集聚、同行企业、靠近市场、信息灵通
内因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发展战略制定 宏观战略、微观战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