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重人才自我价值目标的实现,事业留人。国有企业许多人才流失并非物质原因,而是精神的满足比物质条件更重要,更能吸引人才。对专业人才安排合适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能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大胆启用具有创新和挑战精神的年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的人才战略和长远发展策略。公司领导层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制订包括住房、劳保福利、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另外,还大力宣传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开拓精神,营造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上,为企业做出贡献。
五、结语
总之,人才是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的资源,国有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务实的人才战略管理。在组织内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定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让人才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企业能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不断焕发生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可以扭转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而且还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回流并加入国有企业人才竞争的队伍中来。
引文注释:
(注1)陈红 王景波:《如何留住人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页。
(注2)徐进 胡蓉:《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深圳金融》,2002年第10期,第2页。
(注3)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人才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73页。
(注4)徐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外企与国内企业的人才战略》,《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4期,第51页。
(注5)陈璧辉:《人才争夺战略》,《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第6页。
(注6)黄津孚:《WTO与人才战略》,《经济管理》,2002年第5期,第6页。
(注7)吴春华 温志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46页。
(注8)袁汉平:《员工培训:用知识武装企业》,《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7期,第16页。
(注9)范 明 董洪年:《美日西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管理现代化》,2000年第6期,第59—61页。
(注10)崔华芳 王伟峰:《与公司一起成长》,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序言。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陈红 王景波:《如何留住人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崔华芳 王伟峰:《与公司一起成长》,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吴春华 温志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5.张晓彤:《如何选、育、用、留人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6.刘昕:《福利薪酬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8.高立法:《企业人力资源诊断与治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9.白光:《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战略》(第五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10.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1(人才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11.朱巧玲:《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经济管理》,2002年第5期。
12.徐进 胡蓉:《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深圳金融》,2002年第10期。
13.李华振 张昕:《论防止人才流失的管理技巧》,《人才了望》,2003年第10期。
14.徐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外企与国内企业的人才战略》,《人口与经济》,2000第4期。
15.陈璧辉:《人才争夺战略》,《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
16.黄津孚:《WTO与人才战略》,《经济管理》,2002年第5期。
17.袁汉平:《员工培训:用知识武装企业》,《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7期。
18.范明 董洪年:《美日西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管理现代化》,2000年第6期。
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