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TAL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购效益低下的钢铁企业,以及对一些处于困境的企业进行私有化,从而不断实现其扩张的战略。同时MITTAL也投资了一些煤矿和铁矿。
MITTAL在海外的投资主要表现在通过不断的收购来实现公司的扩张。目前,该公司在世界13个国家(捷克、罗马尼亚、南非、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印尼、法国、德国、英国、特立尼达、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拥有综合性钢铁企业,雇员超过45种国籍,共有员工13.5万人。其钢产量分布情况(2004年预计):中、东欧760万吨,西欧340万吨,北美1060万吨,非洲810万吨,亚洲550万吨,共计3520万吨;其18个营销网点分布在16个国家(中国有3个营销网点)。
MITTAL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超过8亿美元,在罗马尼亚和捷克的投资超过6亿美元,在美国的投资超过5亿美元。MITTAL堪称是目前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公司。另外,MITTAL在美国芝加哥和法国Gandrange设立了两个技术研发机构,这对MITTAL的产品渗透到该国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MITTAL在2004年收购了美国ISG公司,名称由LNM改为MITTAL,并且于2005年在中国开展了并购华菱的活动。
2、钢铁同行海外投资的经验借鉴
(1)在海外投资区域的选择方面,一是接近市场,即当地或周边市场的需求或潜在需求比较大,比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美国等;二是接近原(燃)料,比如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中东等;三是靠海,便利运输;四是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配套。
(2)在海外投资领域的选择方面,一方面是稳定原料供应,几个主要钢铁公司都是通过少量的参股来参与项目开发, 通过投资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几个主要钢铁公司通过长期协议采购锁定的量占总采购量的80%以上;另一方面是要选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开展海外投资。比如浦项在海外投资主要是冷轧板、不锈钢等,新日铁也以汽车板、镀锡板为主,Arcelor主要以热轧板、镀锌板、不锈钢为主,等等。再有就是建立产品配套的销售服务中心,几大公司在海外都有配套销售的产品剪切、加工中心。最后是适度多元化投资,几大公司在海外多元化投资都非常谨慎,投资项目很少。
(3)在海外投资方式的选择方面,以合资为主,持股比例则根据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只有MITTAL采取大规模收购、兼并,迅速扩大了规模。
(4)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不同领域的海外直接投资。当上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同时受海外需求量大,或出口受到某些限制,或出口产品不如在当地生产时,上述企业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在海外投资某一产品的生产,设立加工配送中心,直接为当地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5)强强联合。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上下游集中度快速提高,上述企业在财富积累和技术优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稳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开展联合进入海外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以阿塞勒、POSCO、新日铁为例:2003年,新日铁、阿塞勒投资汽车板(中国宝钢);2004年 POSCO、BHP联合投资钢铁厂、矿山等(印度)。
(6)海外投资充分考虑环境、贸易和市场容量等特点
环境。欧洲、日本和韩国对环保要求很高,迫使这些国家的钢铁企业设法将钢铁上游的项目投资到那些钢铁工业不是特别发达、靠近资源且有市场潜力的地方。1974年JFE投资烧结矿(菲律宾),1996年POSCO投资球团矿(巴西),2003年新日铁投资焦炭(中国),2004年阿塞勒投资焦炭(巴西),2004年POSCO投资焦炭(印度)。
贸易。从美国实施201条款保护美国钢铁工业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钢铁行业,为规避贸易保护的壁垒,这些钢铁企业纷纷到目标市场建厂、生产和销售。1984年JFE投资汽车板(美国),1986年POSCO投资冷轧板(美国),1989年新日铁投资镀锌板(美国),2003年阿塞勒投资汽车家电板(美国)。
市场。欧洲、日本、韩国的钢铁消费已步入稳定期或下降期,为此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只能采取海外投资的方式。
(7)具备海外投资的四个基本条件
在本国有很高的行业地位。只有在本地区或本国具有很高的行业地位,同时控制了主要的钢铁市场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免除其海外投资的后顾之忧。以其在本国或本地区粗钢市场占有率(94年-03年)为例:POSCO为64%,阿塞勒为27%(03年数据,欧洲15国),新日铁为26%,JFE为23%。
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上述企业海外投资的项目大都是依托技术优势来实现的,如镀锌板、汽车板、不锈钢、电工钢、彩涂板、冷轧板等,实际上这是上述企业能否进行海外投资的一个“门槛”。新日铁的汽车板、电工钢生产技术,阿塞勒的激光拼焊板、电镀锌技术,POSCO的不锈钢、镀锌板生产技术,JFE的汽车板、电工钢生产技术。
具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上述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的产品出口和设立分销机构的阶段,培养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人才,使得海外投资得以不断发展。
信息收集先期介入。以POSCO为例,POSCO在全球设立了很多办事处,这些办事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收集当地的相关信息,看是否有适合于企业海外发展的机会。如POSCO自1985年就开始谋划在中国投资,并积极收集各种信息、情报,历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完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三、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战略体系框架设计
(一)海外投资原则
海外投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一体化投资原则
中国钢铁企业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本土需求强劲,为巩固这个优势,大幅度扩大国内市场分额应该是我国钢铁企业现阶段投资战略的重点。同时,海内外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在国内形成垄断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海外的发展。
2、产业匹配原则
企业海内外是一体化的系统,因此海外的产业投资也要以钢铁业为重点,集中在整个钢铁业的供应链上,进而实现内外的产业相互匹配。海外投资要根据国内的产业优势,有选择地投资,企业的海外投资要遵循海内外优势互补、联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原则。
3、就近投资原则
钢铁业属于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流程的钢铁企业,存在大进大出的行业特征,因此存在市场半径问题。如果我们选择钢铁业前道工序的投资,则我们要靠近原材料;如果我们选取后道工序的投资,我们要选取靠近市场来投资。
(二)海外投资战略
在以上三原则的基础上,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设想为:
围绕钢铁主业价值链重要环节,坚持市场、原料双靠近原则,通过合资新建、参股、收购等方式,在海外分阶段地开展适度投资,确保原料安全稳定供应,建立覆盖全球的营销服务体系,以及在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区域建立钢铁生产及其剪切加工中心,并带动有基础的多元产业走向海外,加快推进企业成为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三)海外投资重点领域与区域
1、海外投资重点领域
原材料:铁矿石、焦煤、废钢、镍、铬
钢铁生产:主要聚焦在靠近原料的初级产品生产或靠近市场的后道工序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配送
营销及服务:贸易网点、仓储、研发、销售与信息服务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究(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