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因此,历来吸引了一些战略投资者的眼光。近年来,随着中国钢材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掀起了整个世界钢铁行业投资的热潮,但与此同时,资源的约束、国内市场饱和、海外市场机遇以及各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对中国钢铁企业,面临“走出去”的发展机遇和战略抉择。通过对跨国投资理论、世界钢材市场、全球投资环境以及国外先进钢铁企业“走出去”的特点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体系以及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钢铁企业 海外投资 走出去 战略
[正文]:
一、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究的提出
(一)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的态势,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海外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是中国政府正在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粗钢产量连续五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2005年有望达到3.3亿吨(不含台湾,下同),占了将近世界30%。2004年世界钢铁最大的前80家企业里有21家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2月份WSD关于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宝钢、鞍钢、马钢、沙钢分别排在第3、第9、第10、第14,可见,中国钢铁企业不但在迅速做大,而且正在做强。2005年7月,中国政府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中国钢铁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并将给与相关政策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充分融入国际社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空间和资源要素配置空间,其发展前景必将遭遇瓶颈。尽管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市场的良好成长性为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撑,但从长期看,中国钢铁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全球视野进行市场选择、资源配置及产销研体系分布,充分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合理集权及分权,不断提高经营效率,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奇迹正在发生,这些国家钢铁市场同样蕴藏诱人机会,这就决定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存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国钢铁企业理所当然要积极分享。扩大海外投资将成为中国钢铁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这里,对照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跨国投资理论,简要分析一下中国钢铁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问题。
(二)从主要跨国投资理论看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可能性
下表简单介绍主要跨国投资理论,并且针对中国主要钢铁企业(宝钢、鞍钢、武钢和首钢)的现状简单评析海外投资的可能性。
表1: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可能性分析
类别 理论精髓 简单评介
垄断优势理论 技术、规模、资金、管理优势推动 正在形成相对垄断优势
内部化理论 内部市场化能够降低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区位理论 区域成本、区域市场、政策优势 区域环境吸引力推动直接投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所有权、内部化、区位优势三理论 优势组合决定投资的可能与区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优势+东道国优势,转移投资,延长生命周期 在相对弱势地区投资的理由
小规模技术理论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小规模技术+低价营销” 在相对强势区域投资的依据之一
技术地方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企业特有技术优势 在产品结构类似区域投资有优势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提高技术能力、学习经验、组织能力 通过投资获取技术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道路
利益相关者制衡理论 组织资本、社会资本、投资资本的过剩与短缺推动对外投资 持续推动海外投资的源泉之一
从跨国直接投资理论来看,宝钢最具备或者正在具备在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上述理论也证实了宝钢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可能和必要。对鞍钢、武钢和首钢来说,也具有或正在具备在海外间接投资的优势,同时在有些项目上,如矿产资源投资上,也具备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三)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研究问题提出
尽管中国少数钢铁企业“走出去”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走在国内企业的前列,但是对于他们的整体实力,特别是与国外优秀的钢铁企业相比,中国钢铁企业的跨国投资还十分有限,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中国钢铁企业海外事业仍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形态,直接投资仅限于贸易公司的设立以及海外资源开发,且不涉足经营管理。钢铁主业的海外实业型投资刚刚开始探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