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塑造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这个核心价值观设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重点做到有效实施,是打造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提口号阶段,内容陈旧,千篇一律,晦涩难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更类似于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使得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延续这一思路,可以思考: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很明显,企业文化属于企业自身,而不是他人。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内在深邃的东西,也就是企业之神,并且在实施中能够得到大部分员工的认可和执行,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中药企业“同仁堂”,它的文化很简单,就是“修合无人见,存心天地知”。在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之下,不难发现,中国药铺遍地都是,但唯有同仁堂存活300余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7、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多做工作
(1)制定有利于大企业成长的国家战略
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到境外投资,促使企业尽快在国际化的大熔炉中早日成熟;要制定并实施保护本国企业的相关措施,以有利于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外资抗衡;要重要筛选一批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企业,通过税收优惠、优先贷款、重点项目落实等方式,着力扶持发展,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2)出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政策
政府应当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给予政策的支持,具体建议是:第一,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开发,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让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声望,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安全上有保障。第二,通过出台相关融资制度,改变目前投融资环境恶化的局面。融资体制的弊病和融资环境的恶化严重束缚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目前,应该尽快改变融资环境恶化的趋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和质量,在全社会构建良好的商务信用。第三,通过出台技术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大力提高技术实力。制定产业政策,引领企业向产业的高端迈进;要建立鼓励技术进步的优惠和奖励措施,引导企业走技术领先之路。
(3)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形成政府--社团组织--企业三者之间规范化的联系制度。政府在制定公司立法、竞争立法、维权、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时,广泛听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建议。政府要进一步转换职能,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改革企业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的性质,完善其职能,让这些机构真正成为维护成员权益的自律组织,尽快形成企业--社团组织(中介机构)--政府共同推进大企业成长的服务支撑体系。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企业某一方面的单个优势是难以维持这个系统工程的。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企业必须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培育品牌、企业文化等等方面努力,直面本身的劣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优秀管理和哲学思想,结合国外优秀的管理思想,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使自己在国际化的竞争中从配角变为主角。
[参考文献]
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2期
虞祖尧、沈桓泽、孙志伟:《管理思想探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构建》,新华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张得:《企业文化构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译者:陈小悦,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译者: 高登第、李明轩,中信出版社,2003第一版
格里•约翰逊:《战略管理》,译者:王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