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建筑业、房地产业中异军突起,在文化、体育、娱乐、休闲以及中介、法律咨询、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中发展迅速,在咨询顾问、律师、会计、餐饮等领域已经成为主力军,近来,又开始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3)、家族企业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
从家族企业的分布看,2002年东部地区企业户数占全国的68.9%,中部占17.3%,西部占13.8%;从个体工商户分布来看,东部占48.2%,中部占31.6%,西部占20.2%。2002年,家族企业户数过10万户的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规模大、影响大的企业大多也集中在东部,全国500家大的私企中,浙江就有170家。
(4)、家族企业经营规模、实力不断扩大和增强,产生了一批“超级航母企业”
根据2005年度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杂志富豪榜1-200名的有关数据,入围家族企业或家族背景的企业占大多数,入围前200名的资产为10亿人民币,较去年的6.5亿提高50%,我们耳熟能详的中信泰富的荣氏家族、鹏润投资的黄光裕家族、盛大网络的陈天桥家族、合生集团的朱孟依家族、浙江万向鲁冠球家族、世茂集团许荣茂家族、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家族等等资产都在100亿上下,还有一批象深圳茂业集团的黄茂如,平安保险的刘方家族等资产在50亿左右的家族企业。此前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全国196件驰名商标中,家族企业拥有32件。
(5)、家族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以广东省为例,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私人企业(80%-90%是家族企业)出口达126.6亿美元,高速增长62%,私人企业已成全省出口增长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全省出口增量的25%是由私人企业创造的。放眼全国,一些家族企业正实施产业多元化和国际化。商务部2005年9月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我国国有企业在境外的投资下降了8个百分点,而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分别上升了8个和2个百分点。
二、家族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一)、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
1、家族企业的合理性
学者巴曙松和屠新曙认为,判断家族式企业是否合理,要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判断其是否是低成本的。从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来看,在经济体制环境剧烈变革、信用环境有待建立的条件下,适宜于创业的家族企业是合理和有效率的。它们的存在有其内在合理性,是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家族企业是目前企业存在的一种主要形态。其本身的广泛存在就说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家族企业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说明它与其它企业形式相比有其优越的一面
我们知道,家族企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市场规则迅速调整的过程中,家族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得不经常性地突破已有的政策限制、或者采取各种花样的变通做法。这种政策博弈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家必须严格控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内部人告状引致政府管制关注的情况,这样的体制性环境决定了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企业家族化经营是一种相对合理和安全的选择。
2、家族企业对我国的文化、体制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1)、在论及家族企业存在的外部环境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特别强调文化的作用。我国的文化传统重关系网络,我国的人际关系模式是比较典型的特殊主义人际关系模式。在这种人际关系模式下,“圈子”内的人相互之间信任度很高交易成本很低,但与“圈外”人之间信任度很低,交易成本很高。一般说来,市场交易显然是与圈外人的交易,所以,在中国,市场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家族经营自然为首选。
著名学者诺斯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时指出:路径依赖仍然起作用,我们的社会演化到今天,我们的文化传统、信仰体系,这一切都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我国的文化传统重关系网络,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在其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演进中不可能不对儒家文化传统产生依赖。
(2)、对于我国的体制环境对家族企业的影响,《经济学消息报》上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无奈的选择》的小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并不怀疑现代企业制度相对于传统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就像我不可能怀疑现代运输工具与手推车相比具有优越性一样,我也不反对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制度创新。但是,我坚持认为,这样的转变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了转变自然会发生,条件不具备,即使形式上转变了,实质上也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很能理解民营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敬而远之的心态。简言之,对民营企业家来说,现代企业制度好比高楼大厦,它必须建立在法制和信用两块基石的基础上,如果这两块基石不够牢固,住在高楼大厦里就不安全,相比之下,还是住在自己搭的帐篷或茅草棚里睡得安稳些。我认为,这一段话已经较好地表达了民营企业家族化是一种现实的选择的观点。
(3)、目前我国市场环境还不完善,职业经理人阶层和信用环境的缺乏,导致企业家不敢贸然选择外部经理人员进入。目前,家族企业在选择经理人员时的一个基本准则通常是首先必须是可信的,如果不可信,那么经营管理能力越强,可能对于企业所有者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黄河集团的案例很有代表性:1997年黄河集团创办人杨纪强聘请王雁元雁员为常务副总,负责公司上市和宣传工作,可公司上市才一个多月,就爆出王低价转让集团公司所持股份公司的法人股1980万股给其儿子的公司,最后发展到与杨分庭抗礼。不得已杨只好将王雁员等高级管理人员全部解职改由家族成员担任。黄河集团在非家族化的道路上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家族化的老路。没有清晰、稳定的法制环境,透明的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没有健全的经理市场,让创业者把多年打拼的家业交给外人去打理,没有几个人能放心!企业的所有者在这种状况下只能转而选择家族之内的可信人员参与经营。
3、家族企业是创业 模式之首选
家族企业有别于一般的经济组织,其内部的交换和人际关系的有关过程直接根源于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成员间有密切的联系和依恋。血缘和亲缘关系具有超强的凝聚力、信任与忠诚度,这是创办家族企业最大的优势。在创业时期,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以不计报酬,“都是自己人,肉烂在一锅里”,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创业时资金上的压力。因此能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4、家族企业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在一个迅速变动的环境中,家族企业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家族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前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从企业发展的意义上说,家族化经营的协调成本、履约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由于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着家族性的默契,所以企业主对员工的监督成本也很低。正是由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使得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的环境下能体现出相对其它组织形式的优势,这也是家族企业能普遍存在和顽强成长的主要原因。 我国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