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家族文化传统相对薄弱的国家,美国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则更是任重而道远。目前英美家族企业大多处于公众公司这一阶段,日本也已基本上完成家族企业化阶段,海外华人大企业正在从企业家族化阶段向家族企业化阶段演进,而我国家族企业还处于家庭企业阶段。虽然现在不少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但其数量在众多家族企业中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绝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无论是现在选择“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折中治理方式”还是最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走企业公众化之路,除了选择上述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外,还必须加强这条道路的建设,为家族企业在这条路上走得既快又稳提供保障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 健全法律,规范市场,提供更加完善的市场平台
政府应该健全法律,规范市场,为企业的制度变迁和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市场平台。尽管我国的家族企业制度变迁方式是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但政府部门并非完全无所作为,而应该为企业的制度变迁创造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开放投资领域,在开放融资、进出口权等多方面使之享受国民待遇,推动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按市场机制配置,充当市场经济的合格的“仲裁者”,推动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顺利实施。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进一步表明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态度,完善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明确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强化了对非公经济私有产权的保护。这对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平台。
2、 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信用评价体系
引入职业经理人是突破家族企业人才瓶颈的重要手段,也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经理人队伍良莠不齐,缺乏可靠的信用体系,难以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约束。据有关资料,中国家族企业的投资者将自己直接参与管理的原因归于找不到可信的管理者的比例高达67.1%。改变此种状况必须建立公开、透明、健全的经理人市场和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市场对经理人进行无形的硬化约束。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使经理人在每个阶段的行为信息全面化、透明化,经理人的任何行为都将对自己以后的市场交易产生影响,从而大大增加经理人败德行为的成本,使其从保护自身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同时,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信用评价体系的存在,还会降低家族企业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签约的搜寻成本和创业者鉴别经理人的成本,从而使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
3、 放松融资控制,加强融资制度和监控体系建设
融资困难是长期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时常遭遇资金匮乏的窘境,而对家族企业而言,则更是一道屏障。从银行的间接融资来看,以家族企业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银行信贷筹措到足够资金。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银行放贷则十分谨慎且手续繁杂。以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为例,个体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一般仅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10%-20%,与其雄踞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而对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尽管国家在不断放松对私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限制,但比例仍然偏小。其实不管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其风险控制主要取决于对融资制度和监控体系的建设,而不是以融资对象的所有权性质来判定。我们应该强化监控,而不是限制对象。放松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控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将有助于家族企业的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使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迈进,实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高兴的看到新《公司法》即将实施,政策将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关怀。著名民商法教授刘俊海指出,新《公司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等化。他说,旧的《公司法》由于在制定时期,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对于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是显而易见的。新《公司法》旗帜鲜明地落实了股东平等原则,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只要具备《证券法》规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就可以向国家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一样发行公司债券,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 。
4、加强和改进家族企业自身建设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实质上就是为了给家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家族企业的内部变革也是相当重要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是一个非帕累托均衡过程,并非所有的家族成员在变革当中的收益都为正。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和家族以外的非核心层人员共享企业的产权、剩余索取权及经营管理权,一部分低素质的核心层人员将从重要的经营管理岗位退下来,把权力交给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对家族成员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一部分家族成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会竭力反对变革。对创业者及核心层人员来说,这一过程无异于一次激烈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尤其对创业者,把企业管理权交给能力比自己强者去掌握,战胜家族亲情远比克服一般人情更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定因素,要求作为变革主体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变革意识和开拓魄力,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具备强烈的 “企业家精神”。创业者需要加快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形成适合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运作日益和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如果家族企业家或家族成员的思想僵化,落后于企业发展的实际,不能保持经营思想的与时俱进、管理方式的适时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变革升级,势必影响家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当然,要中国的家族企业在短时期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其公众化程度也是不现实的,在这一进化提升过程中,无论是政府的调控行为或家族企业家的主观行为,如果脱离了家族企业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都将对家族企业的发展造成伤害。急于过渡、盲目提升的意愿在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是欲速则不达的。
我坚信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公众化之路将越走越宽阔。除了上面所论述的各种因素之外,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家族因素在家族企业中的作用将会日渐式微,因此家族企业公众化过程中来自家族力量的阻力自然会减弱。原因之一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许生一个孩子,家族中最重要的元素——人口的数目将大幅降低。原因之二是社会人口的流动性日益增加,无论是横流 (如搬迁 )还是纵流 (如升迁 ),都将使血缘关系变得淡薄,家族文化所固有的封闭性也日渐被打破。原因之三是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国家立法和执法工作将得到强化,正式制度的约束将替代“信任”之类的家族因素中非正式的积极成分。
但正如家族企业的缔造者们的创业经历一样,家族企业公众化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要走许多弯路。不过,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公众化乃是必由之路,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公众化对于大型家族企业来说,更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龙镇洋 周建顺:《中国力量—以楼忠福和广夏为坐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朱卫平:《企业家本位论—中小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姚贤涛 王连娟: 《中国家族企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年8月版
4、王子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5、杨婕:《接班人计划》,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6、储小平:《家族企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7、陈炎 许晓晖:《家族力量》,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
我国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