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战略的企业是很难长久的,家族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重视战略。中国的中小家族企业大多只重视策划,而不重视战略。中国的企业家也大多拥有智慧而缺乏西方企业家的严谨。中国企业家的智慧表现在能够利用极少的资源、极巧妙的手段做出让常人无法想像的大事来。例如,三株能够用一个简单的配方在三四年间红遍大江南北,辉煌时曾创造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但是,由于缺乏企业战略,包括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研究、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最终陷入盲目发展状态,现在也已步履艰难。还有许多家族企业家被“大而全”的模式所吸引,被“世界500强”的光环所迷惑,盲目地扩张和多元化,最终导致经营失败。
5 、组织机构混乱,权责不清
家族企业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机构混乱,权力界限、工作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内容互相交叉。在这些企业里,往往是董事长管总经理该管的事,总经理又管董事长该管的事。还有的家族成员不在位却爱干涉企业运作。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决策体系缺乏科学化、规范化。
6、融资难成为制约家族企业的瓶颈
家族往往是家族式企业融资来源的最初渠道。中国当前的金融体制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通常是利用家族式的网络。根据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开办资金最主要来自于本人原来的劳动或经营积累,占56.3%,亲友借款占16.3%。这一点在李书福、南存辉等江浙一带家族企业中体现得非常突出。但企业在发展做大过程中,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从全国范围看,80%的民营(家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曾经发生的“孙大午案”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出民间融资的难度。由于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份制不健全,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加之企业股东之间有血缘亲缘关系这个“先天不足”,难以实行资本间的联合。
由于上述一些弊端的存在,决定了家族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知道企业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有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将难以永续经营!
三、家族企业发展的路径
1、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许多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长挑战和观念升级,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如何长远发展的问题。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家族式企业的不断扩张,家族式企业必然要设法突破自身的界限,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的财务资本和外部的人力资本,这就涉及到家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的社会化问题。关于家族企业的演变路径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饶有兴致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具体的变迁路径上,大家的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是沿着家庭式企业-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公众公司这一路径演进的,而且对最终的演进结果,也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家族企业最终必然演进为公众公司。从国内家族企业来看,两权适度分离的折中模式比较适合现阶段,在时机成熟时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更加可行。
2、两难选择的折中治理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家族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的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族成员,也无论他们有多么的出色,也至少要有一位非家族成员。”
家族企业要发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治理方式时不我待。由于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太子军”的种种缺陷,有许多企业在寻求一种既能将企业家能力引入企业又能保持对经理人的控制的治理方法。即选择一种家族和非家族成员在控制权和所有权上形成一定的分割和共享的折中治理方式,形成一种法治精神取向的家族管理法。这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家族成员继续对企业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经理人的积极性。也就是用家族成员求得企业稳定,通过外来人员和资本求得更大发展。这种治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原来的所有者老板任董事长,聘任经理人作为总经理来经营企业,一般的经营决策权基本交给经理人,但是一些重大决策要至少征求董事长的意见。董事长行使最终的控制职能,依据对于经理人的信任而实施适当的放权。在另一些企业,尽管老板退居二线,但是实际的影响仍然通过幕后控制而无所不在,在放权和控制之间展开博弈。总体上看来家族成员尽管不直接管理企业,但是控制权并没转移到职业经理人的手中,尽管一些企业对经理人给予了一定的股权和期权激励,甚至设立了非家族董事,但因为一般占总股份的比重较小,并没有改变经理人的在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严重不对称的局面。还有一些企业直接由家族控制而是引入有管理能力的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广东省中山华帝集团聘请姚吉庆出任总经理,将华帝的经营大权拱手让给“外人”,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折中分离,姚吉庆上台后大胆创新为企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功与失败例子都有,家族企业在两权是否分离的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正确的决策。
3、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
两权折中分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把握性,家族企业掌控者和经营者双方都在小心谨慎的摸索着,随时都有可能夭折。家族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终将演化为公众公司,这并不是由创业者或其继承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从主观意愿来讲,他们更不愿意成为公众公司,因为他们不想丧失企业的控制权。这种发展的必然是由家族企业生存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在日益开放的经济形态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家族企业的内在缺陷逐步成为企业扩张的羁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变革自身,顺应环境就成为唯一出路。公众公司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过渡能有效完善其治理结构,变家族管理为职业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制度效用,有效克服家族企业的人才和文化瓶颈两大内在缺陷,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避免被市场所淘汰而得以延续下去。
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 我国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