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力资源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特殊资源
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运用,是因为它居于经济运动的主体地位,具有推动作用。由于它的这一作用的发挥,推动了物质资源,才导致财富的产生。
由于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会根据外部的可能性和自身的条件、愿望,有目的地确定经济活动方向,并根据这一方向具体地选择、运用物质资源。因此人力资源还具有自我表现调控的性能。正是因为人力资源除了具有推动物质资源的特殊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对自身和对物质资源的调节,主动适应物质资源,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全要素即各项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
(3) 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是财富得以增加、国家得以繁荣、社会得以进步的根本,经济增长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
(二) 企业内部因素决定企业是否在市场经济中能够高度适应并赢得市场。
在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企业能否适应市场是其是否能在市场立足,取得经济效益并完成其经营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内部因素是包括诸多方面的。首先,决策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影响其寿命,造就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科学的决策程序能保证决策的最大价值化,企业决策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及时性,以使企业自觉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执行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又一因素。企业的经营目标很难靠战略取胜,因为战略是同质而且易于复制,企业胜出的差别恰恰就在执行能否到位。组织的执行能力一旦提高,就能迅速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这是竞争对手很难复制模仿的。百年基业始于点滴执行,这是许多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执行能力的缺乏也是许许多多改革计划失败的重要原因。再次,组织的合理性也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另一因素。决定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发展趋势的是生产力水平,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与它采取何种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而决定企业行为的正是企业所制定的企业战略。战略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同时又对企业的战略实施有着重大影响。组织也是战略执行中关键要素之一。只有战略与组织结构达到最佳配合时,才能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另外良性的企业文化,健全、完善、合理的企业规章制度、所给予员工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气氛等作为企业内部因素都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着密切联系。
(三) 为实现经营目标,企业的外部因素如何优化整合成为企业实现目标的动力
对于影响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相同行业的企业、客户群、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政策对于企业就如大气层对于地球,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是最客观和公平的。政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土壤,企业做出的决策只有与政策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才有可能持续发展,而政策的潮流是可以把握的。虽然许多政策的出台是不可以控制的,但政策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因素和连续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是可以预见,同时也是可以把握的。抢先判断出未来的政策走向,可以使企业在发展和战略布局上先人一步。
社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不可能脱离的土壤。综观我国企业的生存文化空间尚存在着多种差异。中国社会封建意识下的重农轻商思想导致今天社会上仇富心理。这种不良的社会因素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在需要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调动积极的社会文化因素,实现企业战略规划。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