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不论是消费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要素,其交换和流通都要通过市场来决定其价格。能灵活反映其供求状况。
(2) 商品经济的一般原则,即等价交换,是商品运行的基本原则,商品生产者要按照这个原则交换自己的商品。
(3) 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作用
(4) 市场竞争具有平等性、公平性、开放性和规范性,不准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垄断。
(5)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以上这些,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违背这些基本要求。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其特殊性的,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分配结构上,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允许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被剥削者;收入分配可以有差距,但不能两极分化,应当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宏观调控上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和骨干作用。如果国有企业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不能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显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经济关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使它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运行,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2. 建立现代企业用人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依法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解决政企职责分开的组织手段,是理顺产权关系的组织形式,是使企业成为独立法人的组织保证,也是转变我国企业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现实选择。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把国有产权出资者与企业的关系变为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关系。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企业要接受出资人的依法监督,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企业与政府机构不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政府对所持股企业不再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而是按照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作为国有资产主体,以出资人名义,依法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的职能,对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行监督并从国家投资的企业中分得应得的利润。
管理科学,就是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在用人机制上,一是要取消企业管理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打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身份界限,建立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运转灵活、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权益的用人制度;二是建立政府企业和职工都承担相应义务与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将党管党政干部的办法与党管企业管理人员的办法区分开来;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五是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建立现代企业用人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用人机制,势在必行,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国有企业用人机制改革的实践
我国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行的,是与国有企业的整体改革密不可分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 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思想理论准备阶段(1975年—1978年)
早在1975年8月,邓小平同志就认识到我国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着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此后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他多次就这一问题发表讲话,从而为国有企业用人机制乃至有关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他在这一时期有关国有企业用人机制改革的论述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1.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特别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5页)
2. 企业领导干部要年轻化
3. 企业内部分配不能搞大锅饭
4. 要扩大企业的权力
5. 企业管理要创新,不要修修补补
6.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集中领导要与民主管理相结合。
(二)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1978年—1983年) 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