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正确使用经营管理者的前提和条件。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国有企业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著名企业家。在这些企业家中,有少数人由于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结果走上了经济犯罪的道路。例如,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在他经营管理玉溪卷烟厂的18年中,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70亿元,每年创利税近200亿元。为此,他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位改革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遗憾的是,在他67岁即将退休时却走上了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原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刘金宝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金额总共高达2346万元。北京市供电局局长、北京供电公司总经理赵爽驹致使北京供电公司损失4.57亿元。这些人都有共同之处,就是贡献突出,党和国家给的荣誉称号颇多,结果却都走上了经济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从内因来看,这些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总觉得自己贡献很大,得到的回报太少,因而心理失衡,成了金钱的俘虏;从外因来看,监督约束机制不够、激励机制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中,建立健全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在激励方面,一些国有企业正在实行年薪制或探索期权股权激励方法。这样既承认了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又把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但由于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不规范,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加以克服。
在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方面,一是靠制度约束。实行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度、委派会计制度。二是靠政策约束。经营者与董事会签订合同,按照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实行绩效挂钩和责任权力相结合。三是靠纪律约束,按照党纪政纪要求,制定相应的经营者纪律。四是靠法律约束。
(三)如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吸引人才不力和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的问题。
从企业内部人才流失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个人原因,主要指和个人要求有关的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组织因素,主要是企业自身存在不足,对人才流失起了推动作用。
从吸引人才不力来看,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缺乏人才竞争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收入较低。目前,到国有企业工作的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企业收益好月薪可以拿到2000到3000元左右,企业收益不好则月薪只有1000多元,而到好的外资企业,其收入能翻一番。
二是国有企业福利上的优势越来越弱。过去国有企业靠福利分房、退休、公费医疗等优势吸引一些人才。而现在,这些优势几乎已不复存在了。
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吸引人才不力,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失。
要解决这些难题,光靠企业自身是很难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自身努力。
从政府角度说,要下决心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帮助企业卸掉沉重的包袱。据目前而言,一是企业已退休的职工要由国家养起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二是减息消债。三是减少对国有企业的税收。四是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五是对部分困难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从企业自身角度说,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三是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四是逐渐使企业内部分配与市场人才价位接轨。五是加强企业的形象性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六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四)如何妥善分流和安置企业的富余人员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出现大批富余人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妥善分流和安置好企业的富余人员,同样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两方面的努力。
从政府角度说,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再就业渠道。二是完善失业保障制度,以解下岗人员的燃眉之急。三是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使下岗人员能够尽快找到新的工作。四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大力兴办失业培训。五是放宽劳动力输出政策,开拓国际劳动力市场。六是建立完善专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基金。
从企业内部来说,一是加强企业职工岗位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二是教育职工转变就业观念。三是完善全员劳动合同制。四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兴办第三产业,广开再就业渠道。五是对曾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与不同程度的优厚待遇。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一份特殊的宝贵的财富。“十一、五”期间我们应该认真加以总结,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向大型跨国先进企业学习借鉴,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用人机制。
后记: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日,让我想起了许多支持、帮助和鼓励我的人。最主要的就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珠华老师,吴老师每次总是细致认真的修改,细致之处连我自己都难以想象,有的甚至自己没注意的问题老师都给予了认真的修改。除了认真修改和给出评语之外,吴老师还总是鼓励我,鞭策我,这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向吴老师说一声:谢谢您了!
参考书目:
1. 杨文士 李晓光 主编 《管理学原理》,中国学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2.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 《企业管理研究》2005年6-10月刊
3. 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第二版
4. 张荷英编著《现代公共关系学》(修订第二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 《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0年5月版
6.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1月
7. 邵一明 蔡启明 刘松先 编著 《企业战略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8. 《邓小平文选》第2、3卷
9. 《经济日报》、《经济观察报》等
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