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开始,促使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使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围绕企业用人机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 在领导体制方面:确定了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原则。
2.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明确提出厂级领导干部要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 在工资奖金制度方面:通过实行经济责任制和两步利改税,企业有了可以支配的资金从而能够行使一定程度的工资、奖金发放的自主权、开始打破企业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了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总之,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突破。但放权让利式的改革仍然是在传统的行政集权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在企业用人机制上,企业的用人权力仍然得不到真正落实,特别是任免企业的中层干部,仍然需要上级部门审批,企业在招聘工人方面的权力也受到局限。
(三)以探索“两权分离”和实施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1984年—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应于城市。实行承包经营,企业所有权是全民的,由政府作为代表;经营权是企业的,由厂长作为代表。承包制采取“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办法,目的在于规范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并对企业形成动力和压力,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在企业领导体制方面:企业由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党代政,直接干预企业生产行政工作的做法。
2.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强调要破除旧观念、旧框框、要敢于启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在用人上,赋予企业自行任免、聘用和选举的权力。
3. 在劳动用工制度方面:赋予国有企业在用人方面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还对原有职工实行的旧制度进行改革,在一部分企业中试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可以说是给传统的“铁饭碗”制度划上了句号。
4. 在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1986年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国家征税”的工资制。1990年起国有企业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分级分类管理、企业自主分配”的工资体制。
承包制的主要缺陷,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问题 ,反而强化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名义上是法人,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法人资格,负盈不负亏。二是造成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三是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概而言之,承包制的内在缺陷在于避开产权关系,试图通过调整经营权力,改善激励结构来塑造新的微观主体及其运行机制,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四)以探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阶段(1992年至今)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确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展开探索。在其过程中,重点进行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建立新的人事制度;干部实行聘任;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使干部能上能下。
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和一大批国有企业多年的积极探索,使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 在企业领导体制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明确出资人的权益。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利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的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出资人到位,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派出董事、监事的方式行使其监管职责。
二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
四是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和厂务公开。
2.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管理方法。中央和地方党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要加强管理。
二是确定了经营管理者素质的标准。他们应该是:思想政治素质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能力强,熟悉本行业业务,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求真务实,联系群众。
三是提出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要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四是营造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健康成长和能够充分施展才干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养,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3. 在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
一是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把物质鼓励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由于违法违规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不得继续担任或异地担任领导职务。 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