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整体上看,规模偏小,实力较弱,资本金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与大型企业抗衡。由图3可以看出企业所有者权益超过1亿元规模的企业只占家族企业总数1.2%。另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统计资料,至2004年底,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总数为300.55万家,注册资本为35,305亿元,从业人员4299万人,创产值20,083亿元。平均算来,每个企业的注册资本为117万,从业人员不到15人,创产值67万。这只是一个平均值,还有相当部分企业低于这个数值。这可以看出中国的家族企业的规模是相当小的,实力也是相当弱小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都难以与大企业抗衡的。在市场竞争的狂风暴雨中很容易被大企业所卷起的巨浪倾覆.从整体看,家族企业经营范围和市场仍然是狭小的,一旦这些领域市场需求下降,容易造成企业生产规模的大起大落.
(二)资信较差,融资困难
家族企业资信较差,难以融资,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规模难以壮大。
家族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品较单一,信誉不高,甚至部分家族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家庭企业在社会上的信用。再加之其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银行对其放贷依然十分谨慎。造成贷款手续繁,贷款额度低,归还期限短,加上中介担保体系不健全,急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求贷无门。以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为例,个体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一般仅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10%~20%,与其雄踞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另外,国家对私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通过银行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限制过死,增加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融资控制过头,造成私营企业发展和民间资金利用两不利的局面。缺少资金这一“血液”的补充,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人才短缺,难尽其用
“很多家族公司在用人上常有内外之分,亲疏之别,这种特点往往给家族公司在用人方面造成天然不足” ④家族企业往往局限在家族成员内选用人才,范围较小,难以寻求优秀人才。受企业的家族文化影响,家族企业不重视外来人才,使外来人才难以充分发挥其才能。
企业要做大,要发展,就必须使用专业人才进行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管理。但是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族企业主普遍教育程度低,家族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专家对温州乐清市的家族企业创业者调查显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0.91%;具有高中文化的有44.32%。两者总和为85.23%。专家对汕头市家族企业调查发现,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左右,80%左右均为中学以及小学文化程度;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左右,90%均为中学以及小学文化程度。
家族为了牢牢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权,往往把家族成员放在高位、重位。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面会变的越来越窄,可用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发生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而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会使领导者变得自负,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这恰恰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的人才的加盟。另外,基于家族关系建立起来的内部信任,会自然对没有类似关系的员工产生不信任感,结果导致贤者不得其位,有才能的人感觉到在企业即使再有成绩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然后纷纷离开企业。因此,家族企业虽然深知自己的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长不大,却又很难创建获得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不少曾经风光一时的家族企业因此走向了没落和衰败,典型的例子在国外如王安电脑,在国内则有三株。
曾经轰动全球的王安公司为什么像流星似的骤然上升而又猝然陨落?原因很简单,王安是个人才,正是他的才吸引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王安的事业也就如日中天。而王安却忘了培养人才,他想把事业交给自己的儿子---王列,但王列没有才,不是做老总的料,结果,老王安退位不久,公司的三位大将考不劳、斯加尔、和考尔科都相继离开了,另外一名出类拔萃的管理天才——卡汉宁看到在王安公司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后而辞职。王安公司人去楼空,一座大厦就这样倒塌了。
(四)权力争斗严重
家族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家族成员在利益和权力上容易产生分歧,从而削弱家族企业的凝聚力。
家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同富贵,创业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企业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阻碍。当对待荣誉、金钱和权力的看法出现分歧时,叔侄对簿公堂,父子反目成仇,兄弟各奔东西,夫妻分道扬镳,亲朋鸟尽弓藏,是家族管理模式下经常上演的场面,其间的恩怨和磕绊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
2003年,浙江省东阳市颇有名气的私营企业主--龙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虞龙海在自家的院门口突然被绑架,而现场指挥绑架的竟是他的老婆和小儿子。
(五)决策个人化,风险较大
家族企业的决策是由企业主说了算,缺乏民主讨论,容易因个人的经验和认识不足,造成决策失误。
家族企业决策比较单一,老板说了算。企业小问题不大,但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向更高层次发展时,老板的知识水平、眼光等可能会跟不上企业的扩张。很多家族企业的家长素质不高,不懂得科学的经营管理以及对市场的预测分析。他们只是凭以往的经验决策,也很少和企业的其他管理者协商,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独裁的决策决定了决策水平,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千秋大业,毁于一旦”。
家族企业常常能够安全度过“婴儿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权力却更加集中,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这使企业决策风险增大,很难做到企业的决策科学化、理智化。决策权与行政权在一个人手里,没有人平衡,没有人监督,就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六)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家族企业的制度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严重不足。
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规模极小,多由家族成员构成。此时,家族企业可以凭借家长的权威和简单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率。也不需要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制度体系来进行管理。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事务渐多,需要协调的关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企业要做到有序高效运作,必须实行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但是,家族企业由于受家族文化的影响,一般不愿意接受外来的科学管理思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也难以制定出符合企业运作实际的制度及规范。
家族企业即使有了规范的制度,也难以有效运作。受面子、亲情、元老以及观念的影响,家族企业的制度难以对家族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并且由于受家族成员的干预,各种制度也难以真正有效执行,多留于形式,这对企业发展的危害将是致命的。
(七)创新能力受抑制
家族企业的研发能力不足,难以创新,竞争力不足。
家族企业在创业成功后,往往沉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不去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不考虑如何开发新产品去满足市场的需要,不去认真研究如何对现有的企业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不去学习新的技术。加之企业人才的匮乏,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致使企业难以有实质性的改革与创新举措。而企业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苛刻,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难以形成实质性的优势,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发展壮大受到严重的影响。
(八)缺乏战略眼光
古今中外,任何成功企业的核心问题都离不开制定企业的使命并就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没有战略的企业是很难长久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为数不少的家族企业的目标却被大打折扣。往往只把赚多少钱定为企业战略目标,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目光再稍微远点的就是将企业有多少资产作为目标。这样的目标往往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因为如果以资产为目标,那么大量的收购企业就可以完成,但这并不等于是一个好的、成功的企业。还有,部分家族企业盲目扩张,不考虑企业的具体实际和扩张的风险,致使企业在不熟悉的领域艰难经营,而最终走向衰败。战略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用友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财务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企业一定要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能仅以利润和资产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