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具有成本优势、特色优势的我国火灾报警企业并不占多数,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效益状况不明显。即使是那数量不多的优势企业,也几乎都存在研发、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火灾报警企业要想继续保持目前的市场地位,必须主动通过联合、重组、并购等途径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如此才能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外品牌的冲击,战胜跨国巨头。
(四)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概括为“基本的要素包括三种能力,即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注2)对于品牌的意义,各国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无异议的部分可以总结为品牌可以区别他人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带给消费者丰富的联想,可以带给企业超额的利益等。在成熟的市场上,强势品牌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产品竞争力,体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忠诚度、美誉度,体现了企业在技术、管理以及整合企业资源方面的能力,“品牌竞争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注3)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目前正陷入价格误区的我国火灾报警企业而言,无疑是积极正面的。我国火灾报警产品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树立品牌意识,创建未来的强势品牌,对于我国民族火灾报警企业提高效益做大做强具有必要性。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企业还可以建立适当的产品价格链,拉开不同档次产品的价格距离,以此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改善服务水平,增强客户信赖
在企业营销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客户服务工作好比企业这个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好坏。标准化的服务政策制定出来并不复杂,但要满足客户愈趋多样化的需求并一直保持下去显然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加以协调。火灾报警产品的专业性,也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并不断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以增强客户信赖和产品美誉度,给客户创造合理的尽可能大的“顾客让渡价值”。具体而言,可行的措施是在设计上主动出击,帮助甚至替代不熟悉本企业产品特点的设计单位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在安装过程中,主动联络施工单位提供从安装指导、技术咨询到开通调试的一条龙服务;在维修方面,主动配合管理单位提供培训、咨询、故障处理、定期回访等全方位的服务。
(六)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市场的科学发展
按照市场的自然规律去发展经济,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是科学的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我们的企业才能健康成长。对于火灾报警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各种丑恶现象,我们的火灾报警企业需要加强自律,自觉去抵制,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市场的规范,我国的民族火灾报警企业才会有真正好的发展环境,才会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七)培育家庭市场,促进产业更大发展
市场是需要培育的。英特尔作为电脑元件生产商每年花在宣传电脑消费上的费用高达数亿美金,传统的观念会觉得这不值得,觉得培育消费市场是电脑生产厂家的事,英特尔作为在技术上最具竞争力的电脑核心部件的生产企业,根本不用操心。实际的情况是,英特尔通过宣传,一方面巩固了和电脑生产企业的战略联盟,另一方面则促进了电脑市场的需求,推拉结合,使得英特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家庭消防市场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火灾报警企业应具有培育市场的意识,主动加入到宣传消防安全的工作中,协助政府和其他行业单位加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力度,在促进人民群众消防意识提高的同时促进产业的更大发展。
《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记载:“消防事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消防法》 规定:“消防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消防技术、消防装备。”我国消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消防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最先进的监控火灾早期信号的消防预防及控制技术,未来在我国的应用一定更加广泛。生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企业,只要把握机会,主动迎接挑战,未来的发展一定更加美好。
引文注释:
(注1)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主编:《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房地产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11页。
(注2)赵国浩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15-16页。
(注3)李光斗:《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16页。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
3、黄合水:《品牌建设精要》,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4、李光斗:《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5、赵国浩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6、连玉明:《中国数字黄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7、马洪、王梦奎:《中国经济形势与展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8、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4),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9、马凯:《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10、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主编:《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房地产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11、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主编:《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旅游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12、包晓闻、赵立颖:《营销制胜-20家外资企业的顶级营销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3、安全文化网:《论中国火灾报警业发展》,
我国火灾报警企业营销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