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以纺织,家用机械为主的华源集团近几年在墨西哥、加拿大、泰国等国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企业和工业园区,对海外投资总额已达3亿美元;再如,万向集团已在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等7个国家设立了18家公司,建立了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
(3)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也包括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如中国银行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两万人;再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在美国、欧洲投资建立或参股了包括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加拿大塞尔加纸浆厂等在内的几十家海外企业。
(4)中小企业
除了上述三类企业以外,余下的海外直接投资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
(四)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内制约因素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海外直接投资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国内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条件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占全市企业总数97%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有10%左右,另外,中小企业上市渠道也不通畅。目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因素。
(2)信息渠道不畅通
除了融资渠道不畅通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无力独自完成海外投资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工作,而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服务不甚完善,且费用太高以致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不起。
(3)国内政策制约因素
a.政出多门,政府相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统一领导和相互协调,造成政出多门,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顺利开展。
b.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政策待遇不同
由于体制惯性等原因,各级政府仍然比较重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对大企业“走出去”扶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中小企业“走出去”尚未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弱。
c.手续和审批程序繁琐
中小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这不仅导致企业错过大好投资机会,而且还促使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审批,从而造成统计上和管理上的困难。
2、国外制约因素
(1)投资东道国的政策制约
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必然要受投资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制约,然而,目前有些国家(地区)的外资政策中还存在诸如最低出资额,开业年限等限制,这些规定给欲到该国(地区)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政策障碍。
(2)投资东道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投资东道国除了存在政策制约因素以外,还存在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商业惯例差异和市场需求差异等方面。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免造成决策失误。
3、企业决策因素
(1)市场调研不审慎
市场调研不审慎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投资管理上存在漏洞,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海外直接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往往做得不细致,导致投资失败。
(2)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合资或合作是中小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然而中小企业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往往比较盲目。合作伙伴选择不当,或者被外方欺骗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外方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使合资企业受到牵连,导致投资失败。
(3)缺乏人才,海外企业管理落后
中小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也较落后,要么对海外子公司完全放任不管,要么对海外子公司管得过严,从而造成海外子公司的效益不佳,影响到国内总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总公司出现经营危机。
二、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优劣势
(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虽然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但同样具有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的动机和愿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为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金融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生产的全球化,它促进了资金、商品和资本的全球流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其外,任何一个企业也无法逃避一个事实,即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生产分工协作日益全球化,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小企业也不得不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渗透,这就迫使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但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单靠大企业不行,还需要中小企业的参与。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从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大企业到海外开拓国际市场时,与之协作的中小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与大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也必须跟随大企业到海外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世界范围内弥漫着贸易保护主义气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出口越来越难做,壁垒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而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是应对全球日益加强的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法。
中国于2003年初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涉及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支持和社会服务等内容。《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和实施,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法可依,使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使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也使现有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目前,在国际上,中国已拥有一批颇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据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2002年公布的“全球200家最佳小企业”的排名结果,中国大陆有亚洲铝业、大众食品、华灿燃气和新奥燃气4家中小企业上榜,香港有12家,台湾有9家。虽然大陆上榜企业还不多,但中国中小企业毕竟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其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显示出中国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中外经济的合作不仅将在范围上扩大,而且将会在内容上深入。这也必将会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中小企业产生影响。
1、加入世贸为中国中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创造条件
加入世贸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距离更近了,中国企业得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加入世贸也为它们跨出国门,在国际生产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入世贸后,将逐步取消原有对中小企业外贸、投资等方面的政策限制。
目前,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与外资合作,进行配套生产,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去,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国际化的经验,为日后的海外投资阶段做好准备;二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甚至当地融资、当地融智。
2、加入世贸将大大改善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环境
经过8轮多边贸易谈判,GATT/WTO大大降低了各国的贸易壁垒,并不断推动市场准入的扩大。近几年来,各国普遍加强了外资保护,积极改善投资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和改造,从而使得原来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风险开展对外投资的领域,现在中小企业也有了用武之地。
3、 加入世贸将使中小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并不对等,主要体现在外贸经营权、贷款融资问题、上市问题和政府重视程度等方面;加入世贸后,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日益重视,上述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均有助于中小企业实力的加强,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开展海外投资奠定基础。
4、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加入世贸后,国内市场国际化,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关税大幅下调并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与此同时,原来政府对国内企业的一系列扶持保护政策渐渐失效,中小企业无法再回避国际竞争的到来,其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对手也不再局限于国内企业,还包括国外的大跨国公司和国外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和劣势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