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较滞后,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造成决策质量低下、失误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一些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缺乏科学化决策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财务混乱,营销手段落后,奖惩制度难以执行,员工的主体意识差,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管理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多数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缺少远瞻性,创新意识差,企业难壮大,管理经验及资源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扩张规模的需要,一些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主的素质低,企业缺乏管理人才。企业的创始者中许多人原来是“洗脚上田”的农民,辞职下海的工人、干部,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和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水平达不到现代企业的要求,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创业型的家族企业基本上是80年代靠胆识,90年代靠经验发展起来的。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仅仅再靠胆识和经验是不够的,更需要和依靠的是人才,在企业经历了创业期之后,也将发现,仅依靠家族成员难以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家族企业的封闭性,多渠道利用社会人才。
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企业要做大,要发展需突破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专业化和规范化,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核心层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面会变的越来越窄,可用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会使领导者变得自负,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这恰恰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的人才的加盟;另外,基于家族关系建立起来的内部信任,会自然对没有类似关系的员工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家族企业的劣势首先表现在深知自己的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长不大,却又很难创建获得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三)容易形成家族亲情负担
结构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家族企业形成亲情成本。由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介入,家族企业在处理利益和感情关系时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有时不得不为处理关系而增加内耗负担,形成显性和隐性意义上的亲情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丧失组织创新能力,难以进行战略转型
家族企业重人治,轻法治,容易丧失组织创新能力。家族企业的领导在登上宝座后,自我膨胀,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管大事小事,个人说了算,经常置董事会和部属意见于不顾,做出草率的决定,独裁决策致使家族企业几乎濒临倒闭。
1、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应有的了解,信息渠道少。
2、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达不到国际标准。
3、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水平的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和一大批能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
4、缺乏按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处理国际经营问题的意识,总体国际竞争力差。
汾湟可乐的下台就是例子。从小作坊到中国数一数二的饮料生产企业,从英雄创造奇迹到奇迹铸就英雄,但是英雄难过亲情关啊!家族参与管理就末路于此……
(五)政策环境不平等,融资难成为制约家族企业做大作强的瓶颈
家族企业封闭的产权制度导致企业融资难,企业高速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与企业有限的内部积累形成鲜明的对比,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国家为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不完善、不配套、不落实的问题,对民营企业不是按国民待遇,而是低国民待遇,有些领域外资能进,而不许民营资本进入,无论在市场准入还是在获取资源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允许进入的行业,相比所有制企业,门槛过高,审批程序复杂,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一些鼓励的政策也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传统观念还在束缚人们的手脚,以所有制划线的观念还根深蒂固,一些政府部门人员的素质偏低,还没有认识到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念依然存在,认识滞后,“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原则得不到具体的落实,从而导致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平等。
最新调查表明,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中小企业贷款被拒率近60%,从全国范围看,80%的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也制定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各商业银行相继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无论在自身机制还是在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很难从银行筹措到足够的发展资金。如何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成为家族企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拥有的资金较少;实力不雄厚,筹措资金困难,严重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从每个中小型家族企业来看,其经营范围和市场面仍然是狭小的,一旦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下降,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遭受很大的打击,从而加大经营风险。
四、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必要性
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证明,家族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历史的积累,最终的结局必定是社会化。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家族企业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家族企业只有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下进行改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
1、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企业管理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以两权分离、有限责任和股权可转让为基本特征的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实行的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企业的法律特征是不是公司制。第二,有没有科学的、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是法治还是人治,是制度说了算,还是人说了算。第三,有没有一个相互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所谓的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所以一个企业是否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单单在法律特征上符合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看经营管理上和组织结构的建立和运行上是不是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要求。家族制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不相融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家族企业本身的局限性给家族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对家族企业批评最多的也是后两个方面。(注5)
知其主不知其业,这是中国家族企业铸造的家族领袖神话,一言堂的家族模式需要的也就是这样的主,个人的光环效应便是企业的商标,舍此人,整个企业的大厦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恰恰相反,生命力持久的家族企业,众人知其业而不知其主。诸如沃尔玛、索尼等巨型家族企业,众人是信口拈来,可山姆•沃尔顿、井深大并非尽人皆知。鲁冠球、刘永好显赫名声胜过了万向集团和希望集团的骄人业绩。虽然他们对于企业来说功不可没,但也不至于如此喧宾夺主。可以想象,“神”去之后,再造一个“神”取而代之,恐怕比新造一个企业要难得多。后继无人,这也是中国家族企业无以为继的症结所在。
2、家族企业长久生存发展的需要
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的产权特征和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一股独大”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产权单一的弊端,不同之处是家族企业所有权“一股独大”使家族企业资本具有无限扩张的产权功能,而国有企业却有着“所有者虚位”的局限。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股权的发展方向都是股权的社会化和多元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使企业组织能够发挥出产权的效率功能。
国外研究认为,家族式组织和企业网络是亚洲经济组织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是效率中性的。家族企业并不是“低效率”和“低层次”的代名词,在家族血缘关系内往往具有一种极为强大的聚合功能,是一种天赋性的合力功能,这种功能被称之为内聚功能。这种功能的排他性很强,从而会形成一种有效的内部合力,家族企业就是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这种内聚功能来有效的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基于社会经济的设定,往往会因为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之争导致互相猜忌,相互制约,而由其内聚性功能转化成为内耗功能,产生了基于血缘、亲缘、姻缘等亲情负担,这种负担对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产生了的制约作用,形成一种亲情负担。亲情负担如同国有企业产生的政策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一样,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因此,从家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终极目标来看,笔者认为家族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科学管理机制来克服家族血缘关系产生的内耗功能,消除家族企业产生的亲情负担和由此导致的亲情成本,使家族企业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而这种科学的管理机制应该是与现代企业制度所能相融的,但往往也会有自己家族企业的特色。
(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变迁的改造结构目标 家族企业优劣势分析与制度创新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