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的统筹思想,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保证每个控制点以最大的可能实现,从而保证整个目标体系均衡与协调。控制点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达到综合平衡,形成逻辑的目标体系,以保证在空间上,各目标的进度保持协调与一致;在时间上,各目标保持可发展,可延续性,并与战略方向协调一致。
(二) 充分沟通,上下同欲
已经初步选定的目标能否为大家接受。前面在引证目标管理的定义时曾谈到,“上司与下属将联合设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也非易事。其前提不仅在于利益关系的一致性,而且还必须有相当充分的沟通。
什么是沟通?一般而言,使原来不甚相知的双方,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介绍,造成了对某一事物的共识,或使双方了解了对方对该事物的观点,这就是沟通。管理者和管理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沟通,管理团队就比较团结;在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沟通,管理工作、指挥系统就高效灵活;在领导层和广大职工之间实现了较好的沟通,领导就能真正代表职工的利益,职工也能体谅全局的要求,克尽职守。古人说:“能用众力者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者无愧于圣人”在缺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是绝难办到的。
确定绩效目标时管理者应和员工充分双向沟通企业与员工的立场难免有不能共通之处,只有善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的发展,互为推动。避免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或抵触目标实施。当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纵使任务分解得再清楚,也是“照葫芦画瓢”,由于缺乏对方案本身充分理解,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境权变,而现实情况总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员工如果在已经变化的环境里按照既定的思维行事,哪怕环境变化是很微小的,其结果也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员工要能根据实际环境权变,是基于对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战术策略以及企业文化等充分理解的。因此沟通与协调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鉴于这个前提,管理者就有责任、有义务与员工就工作任务、绩效目标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沟通,在双方充分理解和认同公司远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结合员工的职务说明书与特点,共同确定员工的阶段性绩效目标。
1、 员工必须了解公司的战略。
员工应该深刻理解公司战略计划的设计,比如诺基亚从1995年起,将250名一线员工纳入到战略的审核通过的进程中,以确定员工对战略的理解,也充分吸收一线员工的意见,博采众长,以增加战略的可行性。
如果员工走了弯路,但知道大方向,顶多也是迟点到达目的地,尚若没了大方向,走错方向就很难调整过来,理解了总战略,员工就能自发调整,使员工自我管理与控制变得更有效。
这样,员工在执行的时候,既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上把握部公司的发展方向,使目标的一致性与清晰性获得提高;又能深入到实践操作的每个细节上,有的放矢,确保每个细分的目标(或控制点)服务和服从于总战略、总目标。
2、 员工应该参与绩效计划设计。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赋予企业每个员工绩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员工成为自我绩效管理的专家,使管理者从繁忙的管理活动中摆脱出来,更多地做好规划与发展的工作,提升企业的管理的水平。
让员工参与到考核方案制定过程中,这种参与决策可制定出兼顾双方利益的考核方案,以获得“民心”,提高员工对目标的接受程度,自然会促进员工对绩效体系的理解和支持,增加考核方案的约束性和引导性;而且会消除员工对考核的抵触情绪,相反,员工与主管一起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选择自己的目标,能够诱导个人设立更困难的目标,参与是通过增强个人的勇气而对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地挑战自我设定的目标。甚至能促进员工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自觉向自发执行层面的转化。
(三)企业团队沟通(横向协调)。
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对象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注4)企业旨在执行层面上,让每个团队成员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自我目标与公司远景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方向感,也促进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后期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与协调。
团队会议也是相互学习与经验交流的过程,优秀的成员可针对“困难户”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供参考,这些“困难户”也可学习优秀员工的操作手法和成功经营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充分沟通,达到团队在横向层面上的分工协作,均衡地推动整个团队绩效的进展,因为仅个别成员过于优秀或过于落后均有可能导致团队整体作业失衡而引致协同失效。 绩效管理目标体系构建思考(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