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走动管理(控制)
高层管理者要下到基层,置身于日常的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感受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部分,从细节中去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得到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的灵感与启示,从一开始就制订出容易被采用、可行程度高的市场方案。
再者,通过现场的指导与沟通,甚至拿出一部分时间与基层员工共同作业,加强员工对方案的把握程度,也通过控制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以便作出及时调整。
四、绩效考核与激励
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试的一种制度。(注5)在每一个团队,不同的人、不同的任务以及不同的环境决定了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结构,以有效引导和约束个人行为动机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在空间上(个人与整体)与时间上(短期与长期)协调一致,并将之与个人动因直联系,增加其约束力,避免员工只是被动的执行上级指令,通过激励形成目标导向的“拉力”来引导个人行为。
方案合理化只能使员工接受,但并不能成为执行的诱因。传统激励仅狭义地与工资和奖金挂钩,激励应是一个多元体系,因人而宜,更重要的是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联系,以形成员工执行的动因。
1、 考核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
企业应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与考核目标相结合为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给员工足够的发展与施展空间,比如对于有能力的员工,充份授权给他一亩三分地,以施展所长;对于能力差的员工,给他轮换岗位的机会,一是给员工更有挑战的工作,让他们摆脱枯燥、单一的工作而对环境感到满意,这也是给他们更多学习的机会,帮助员工找到兴趣与能力所在。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员工潜力,这样公司在担负培养人才的使命的同时,公司目标也随之实现。
2、 考核目标与过程联系起来。
我们知道,高考数学计算题是按照步骤给分,纵使考生不能完全做出来,也会竭尽全力写出几步,虽然只能得2、3分,比起满分10分而言,差之甚远,但如果按结果给分,得分无疑是零分,2、3分又是质的不同。绩效考核同是如此,由于结果管理是最经济、最容易、最直观的考核办法,也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故管理者往往青睐以结果论英雄,却容易适得其反,因为那些没功劳但有苦劳的员工的辛劳没有得到认同,在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会放弃,于是目标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过程好,结果自然好。考核应该关注过程,“按过程打分”,以总目标指导方向,而过渡性目标考核员工投入程度,结果与过程并重,相辅相成。比如除工资奖金之外,设立各种比较灵活的奖项,用来承认员工的“苦劳”;而且细分目标和标准化流程都是过程量化的工具,
3、 考核目标与战略联系起来,以求综合平衡。
企业往往难以把握绩效考核的“度”,过于单一,不利于全面协调;指标一大套,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两种极端都不可取,企业既要明确设定考核指标,又要对员工职责范围的所有事项进行考核,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上的便利性,如何才能有效设定目标指标体系?
制定多元目标体系时,其内在的机制便是要求企业目标与业绩评价指标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或联系,将企业追求或期望的经营成果与能够产生这些成果的执行动因相联系。
这种多元的目标结构,要求企业在既定的长期战略前提下,发展出与之相配合的短期发展针对性目标,与此同时,对短期针对性目标的评价标准,是判断它是否符合企业长期战略的实现,换言之,公司总战略目标与事业层竞争战略,以及基层作业计划目标指向应保持一致性。这种评价与反馈机制,才能很好地促进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的均衡。例如:顾客流失与维持率,员工流动率,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等有利于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纳入到目标体系,抑制员工的短期行为。
但是要有权重,以防止目标过多而使员工抓不住关键目标而矫枉过正甚至舍本逐末。考核指标不宜经常变动,但指标权重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都应有所调整,这样既可以保证考核指标的持续性,也可以发挥目标体系引导与约束的作用。
五、总结
绩效目标体系是维系人员,战略与运营的纽带,它也是绩效管理循环体系的开始,绩效目标做好了,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也就成功一半了。
引文注释:
(注1) 罗伯特.艾布拉姆森 瓦尔特.霍塞特:《企业事业单位绩效改善策划法》,商务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第43页
(注2)南兆旭:《MBA经理管理实战:理念•目标•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年3月1日第1版,第3页
(注3)(美)沃纳(Warner.J):《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完全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5页
(注4)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227页
(注5)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72页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艾布拉姆森 瓦尔特.霍塞特:《企业事业单位绩效改善策划法》
2、南兆旭:《MBA经理管理实战:理念•目标•方法》
3、(美)沃纳(Warner.J):《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完全版)》
4、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绩效管理目标体系构建思考(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