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是在经济市场化的前提下实施的,这是最基本的经验,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则是在转轨过程中逐步推行的。当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占用大部分金融资源,但对利率变动反应不够灵敏,因为利率机制的运行最终必然要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利率杠杆能否发挥作用,利率调控是否奏效,取决于金融企业能否对利益诱导的利率政策作出灵敏的反映,取决于企业投资是否具有较高的利率弹性。而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我国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同时对商业银行也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明确的产权结构,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及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符合“四自”和“三性”的现代银行。只有改革到位了,商业银行才能真正按照风险和收益来权衡存贷款的利率水平,形成风险约束和利润激励机制,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才能真正建立。
3、 强化金融监管,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
充分、有效而严格的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然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制定配套的专业性条例以及具体的监管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对利率市场化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真正把监管的重点转移到风险性监管上来,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重在发现、预警、评估和控制风险。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加强的过程,因此,对中间业务的监管也要加强,一方面根据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成熟度,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创新,开发金融衍生业务等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等等,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减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震荡。
4、 坚持渐进原则,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不能同时满足“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监管充分有效”这两个必要条件,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坚持渐进式原则,做到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减少改革震荡。2000年5月,央行已确定了我国利率市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先外币、后本币,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应按照这一思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5、 坚持先利率市场化再开放资本账户的原则
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资本大量流人、流出必将引起中国汇率、利率的频繁波动,使中国的利率政策完全受制于国际利率,不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改革环境。同时,放开资本账户后,资本的自由流出、流人将使国内外利率、资本回报率和证券收益率趋同,这同中国现有的利率生成机制尚未彻底的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要求保持低利率水平产生矛盾。“在目前国内外利率仍有差距的情况下,开放资本账户就会出现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这会对中国内外均衡的实现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印度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期阶段,但在危机期间安然无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资本项目的严格控制”(14)。因此,我国切不可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的时候,放开资本账户。
6、 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竞争有序、品种丰富、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为此,在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引进外资银行等对利率敏感性较高的金融机构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建设,扩大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成员的广泛性,促进社会资金广泛、高效、充分的流动;增加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丰富市场内涵,适时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特别是利率期货市场,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加强市场中介制度建设,推动市场经纪业务发展,完善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易系统效率,提高市场透明度,特别是要全面推广债券柜台交易系统,扩大市场网络的覆盖面;要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相互融通,并促进各个子市场均衡发展,为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创造有利条件。
7、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化解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和危害。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一些新兴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将同样面对市场风险,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①江时学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第一次印刷 p49
②③(13)史宝平 《国际利率市场化与中国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03.12 P16-18
④⑤李庚寅 徐少华《制度、渐进转轨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 4期 p12
⑥课题组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 《中国金融》2002.4 p23
⑦⑩许健 《利率自由化的约束及其实践》 《金融研究》2003.8 p55 p56
⑧李社环 《利率自由化—理论、实践与绩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p31 p56
⑨邵伏军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 《金融研究》2004.6 P91
(1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金融时报》2005.02.01 第八版
(12)吴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分析》《金融研究》2002.11p61
(14)刘利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p154、p173
表1、表2及各国利率市场化前GDP增长图中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借鉴与经验(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