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拥有的旅游住宿设施多于中部和西部,这和中国三大地区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基本吻合。从各个地区拥有的星级饭店的档次来看,也有不合理之处。2000年,东部地区拥有的四星级和五星级饭店占了所有四五星级饭店总数的85%,中西部地区有些省市还没有五星级酒店。但同时,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开发中西部的措施,中西部一些城市对旅游住宿设施的需求增长将超过东部地区。一部分酒店投资将有可能从东部、南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随着中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中西部的酒店业将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酒店业新的、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域。从总体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各个城市旅游酒店的总量和档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部地区发展迅速,有望在近3年内就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瓶颈主要是西部地区。
(三) 饭店的集团化进程的逼近
集团化发展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如英国巴斯公司先后兼并了国际假日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成为更大规模, 更具竞争力的英国巴斯酒店集团(Bass Hotels &Resorts)。近几年来,中国酒店业开始注意集团化问题。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共有110余家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酒店700余家,星级酒店集团化程度达7.2%。在中国酒店业集团20强中,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入选12家,中国酒店集团入选8家。令人可喜的是,中国入选的8家酒店管理公司经营规模均已达到国际饭店集团300强的标准,反映出中国饭店集团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中国酒店业集团化的状态和国际酒店集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2000年的资料,名列中国第一位,名列全球第57位的上海锦江酒店集团仅拥有酒店50家,仅为圣达特集团的0.77%。客房13598间,仅为圣达特集团的2.5%。排行第十位的美国凯悦集团(HyattHotels/HyattIntemational,USA)拥有酒店201家,拥有客房86711间。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酒店集团未形成大的联合舰队:未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集约经营;酒店集团成本高,机构臃肿,层次多,效率低;知名度不高,集团优势不明显。
(四) 饭店资本运营势头的加剧
从外国饭店集团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来看,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获取部分财产权,通过非产权交易获取其他饭店的管理权、营销权和无形资产运作权是主要的扩张手段。而目前我国以资产重组、饭店购并、股权上市为主要内容的饭店资本运营还比较薄弱,资本运营还是较为生疏的观念。
(五) 饭店营销市场竞争的加剧
目前,外国饭店集团在我国已呈逐步网络化的发展格局,据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统计,2000年世界前10位的饭店管理集团有9家已在华经营管理饭店,管理数额超过两位数的就有假日、六洲、马里奥特、香格里拉、雅高等。我国入世以后,由于网络销售的便利、进口税收的降低,更利于外国饭店管理公司发挥品牌优势、集中采购优势、网上销售优势,市场竞争力将更为强劲;与外国饭店连锁连号的增多,饭店类型的专业化、细分化,对单个经营、大众化的饭店而言,意味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1.就竞争领域来看,据旅游局对中国旅游业进行的前景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同时随着有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客人也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而中国拥有的24万多个大中小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其中只有1万左右是星级酒店,占4%。有23万多家、96%以上的住宿设施尚未进入星级评定范围。这些中低档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大量在进行单兵作战,无法发挥整体优势,导致在质量、服务、平均房价和平均出租率等经营指标上与国际经营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显然这种态势,和国际、国内的经济性客源的增长趋势不相吻合。所以,随着高档酒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继续与国际接轨,改造现存的中、小酒店,使其符合国际标准,这是将来酒店行业建设上的重点。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酒店将成为游客所看重的酒店业类型。外国酒店集团也看准了中国的经济型酒店是个有潜力的增长点。
2.在营销战略来看,外国酒店集团在我国饭店市场,已呈现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扩张的态势,六洲集团自2001年以来已在石家庄、济南、太原、武汉、长沙等城市开业,计划几年之内在华饭店将达到60家; 外国饭店管理的领域,开始由中高档饭店为主逐步向经济型饭店发展,2004年4月,美国速8(SUPPER 8)酒店管理公司正式进入北京中、低星级饭店管理市场,计划3年内将发展50家加盟店,天瑞酒店成为其首家加盟店。速8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圣达特酒店管理公司的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型酒店特许人之一。如今成为进入北京中、低星级饭店市场的首家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法国雅高集团也与北京首旅集团签订协议,达成了雅高进入我国三星级饭店市场的意向,拟2004-2008年5年内发展50家"美居"饭店。这无疑都将加剧我国饭店营销市场的竞争。
(六) 饭店人力资源的竞争加剧
在酒店的数量规模增大、设施档次提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行业的发展水平就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了。一方面,因为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所以酒店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组合效应,以及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影响着酒店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一向廉价,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必然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即凭借高薪、晋升机会、发展条件等诱导机制,广泛延揽我国饭店和餐馆的经营管理人才,给内资饭店造成沉重的人才竞争压力;人力资源的全球共享化也会使外国人才大举进入我国饭店市场, 这种潜在可能也确实成为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本土酒店人才在素质与培养模式上与国际酒店人才存在的较大差距,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现有高级酒店管理人才70%来自国外,或者有过国外酒店培训经历。中国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酒店管理学院,也没有一个规范完整的酒店人力资源市场。
三. 中国饭店业的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里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呢?海尔老总张瑞敏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然要与狼共舞,必须先成为狼,否则只有被吃掉。对于饭店业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变成狼,有足够的竞争力,才有生存的可有,才能有机会把挑战转化为机遇。
(一)在旅馆建筑形式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则是吸引旅游者的永恒的因素。具有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50多个民族的中国,其丰富而灿烂的文化将永远是最大的旅游吸引力。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饭店业充分发挥其优势是至关重要的,是能够在来势汹涌的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住宿设施的建筑形式,除了在超大城市必须建造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化建筑外,在一般城市或其他目的地不要追求形式上的的“国际化”,而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更没有必要盲目地模仿什么“欧式”,“美式”,也不要一味地复古。
(二) 注重市场需求的细分化,选准客源市场的定位
每个饭店要选准客源市场的定位,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突出特色,更好地满足旅游、商务、度假、会务等各类客人需要。从表面看,定位于某一个或几个客源层面,似乎限定了住宿客人的来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一个饭店很难全面满足各类客人的需求,客源市场的细分化趋势,也决定了饭店经营必须向专门化,特色化转变。实行“小市场、大份额”战略,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酒店客源细分市场的培育上,北海宾馆接待国内外政要和高档消费为主;狮林大酒店以东南亚、台湾客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西海饭店以日本客人为主要市场定位目标,着力进行市场差异化开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营模式,既避免了过度竞争,久而久之,又在相当程序上形成了自己对这一特色市场某种程序的垄断,其他饭店自然无法与其争夺客源。
(三) 营销方式的多元化组合及创新
正如市场营销权威人士菲利普•科特勒所说:“每一个10年,都要求公司的管理当局重新思考和更新它的目标、战略和战术。”迅速变化的形势往往使经营企业在昨天取胜的原则在今天变为陈旧。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饭店的营销策略也要呈现多元化趋势。整合营销、利基营销、三元营销、关系营销、政治营销、资料库营销、绿色营销和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观念和策略都要不断地进行搭配组合。比如,可以实行酒店会员制,预存积分打折制既可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又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利用集团网络发展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酒店联盟资源的互换等。
(四) 加强不同行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主动出击创造条件,开拓机会,以旅游这个纽带,强化行业内合作的同时,紧密与其他行业合作。对行业内来说,不同地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在行业外,特别是交通业、餐饮业、商业、旅行社业、娱乐业等多种行业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国际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酒店,以当地博彩业为基础,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手段,配以大型的演出构成它独特的灵魂与生命。丰富多彩的酒店增加了旅游的看点,吸引游客前往游览,反过来又为博彩业带来客源。可以说,旅馆业的发展会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意,而其它行业的发展又会给旅馆业带去客源。因此在一个国家内,如果行业间的合作非常紧密,那么这些行业的总体竞争力就大,相反,如果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则很容易被外来的竞争对手所击破。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饭店业的机遇和挑战(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