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地区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输出地之一,与我国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且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是我国进口石油的不可忽视的来源;同时,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勘探开发的技术及设备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产品销售市场存在较大的开发余地,也可由此带动其他商品贸易往来。近年来,我国与前苏联各国的政治关系已经得到保障,经济环境正在进一步改善,加之与我国相临的前苏联各国油气尚未投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已基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作条件。总的来看,我国石油企业对前苏联地区进行重点合作研究是有利的。根据资源状况和投资环境考虑,可优先选择俄罗斯、中亚为重点合作目标市场。
3、亚太地区目标市场分析
亚太地区是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由于亚太地区石油储量日趋降低,加上内部消费日益增长,估计不久将变成石油纯进口区,整个地区向我国出口低硫原油的可能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这必将对我国的炼油工业提出严峻的技术挑战,因此,寻求新的稳定石油供应源显得十分紧迫。未来这一地区投资所获油气资源量不会占有大的比例,因而只能作为今后进行油气项目活动的辅助地区。从我国石油企业熟悉国际市场、锻炼队伍的短期目标出发,中国的近邻国家,特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可作为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前沿地区,这同时也将带动国内的相关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4、非洲地区市场分析
非洲地区拥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从近几年全球勘探活动来看,该地区勘探成功率比较高,勘探开发成本相对较低,许多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纷纷颁布优惠的投资政策,鼓励外国石油企业前来投资。从非洲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考虑,虽然仍有动荡,但已出现向民主政权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其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日益为外国石油企业看好,已成为国际石油工业投资的热点地区。从油气探明程度和政局相对稳定性考虑,我国石油企业应首先进入非洲地区的苏丹、科特迪瓦、乍得、赤道几内亚、南非、刚果等新兴产油国,其次可以选择北非的主要产油国进行油气田开发,再者可在一些产油国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钻井、测录井、修井等技术服务项目。此外,由于近年来我国从西非进口原油量大幅度增加(仅次于进口中东原油量),在未来5年内,西非也将成为全球海上油气工业投资最大的地区,因此,今后几年内,我国石油企业应将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列为重点考虑的投资对象。
5、美洲地区市场分析
南美的委内瑞拉稠油资源丰富,该国和加拿大的稠油资源将是21世纪中叶世界石油重要供给地。从长期石油战略考虑,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在南美地区的秘鲁、委内瑞拉和北美的加拿大等国进行以盈利为目的油气开发和其他行业的经营活动,但不能作为投资重点,即使合作开发油田取得的份额油,为了节约昂贵的远洋运输费用,可以就地销售,然后在东南亚再购买原油运回国内。
中东地区市场
前苏联地区市场 非洲地区市场
亚太地区市场 美洲地区市场
图3-4 我国石油企业 “走出去”目标市场分析图
四、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途径分析
(一)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初期途径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应主要采取下列五种途径,即与东道主国家的石油企业联合、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联合、以无风险服务合同形式承包工程项目、以出资方式购买各类国外油气储量、获得国外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
1、与东道主国家的石油企业联合
有些东道国的石油企业技术落后、经验不足,但他们具有资金优势和灵通的信息渠道,且熟悉当地的作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可利用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与之联合投标,组织施工。例如,2000年9月中原油田与沙特某石油企业联合投标,顺利进入了世界第一大产油大国,承揽了3+1年的钻井施工任务。这种方式东道国政府乐意接受,不仅可以提高中标率,而且还可掌握东道国石油企业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经济环境、商业惯例、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这将十分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开拓石油资源市场。
2、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联合
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参与国际投标,尤其是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可与有经验的国际大石油企业联合投标或组队施工。这种方式既可以分散风险,获得利润,又可以学到国际大石油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锻炼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作业队伍,这也十分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积累海外项目运作经验,扩大对外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一些知名的跨国石油企业也经常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国际间的业务。例如,澳大利亚最大的石油企业BHP企业,在澳大利亚本土、在中国近海进行石油勘探开发,都是与英、美等国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合作进行的。这种合作可以采取合资、分包等方式进行协作,从中获得技术、部分市场份额以及跨国经营的管理知识,但合作中不应包括资产转移,也不应形成企业合并。
3、以无风险服务合同形式承包工程项目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