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的。家族经济利益的实现是家族成员的基本凝聚力。
(2)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家族企业的组织成员结构往往以男性血缘关系为核心,随着规模的扩大,组织沿血缘、姻缘、地缘、业缘、关系缘的方向、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组成一个同心圆缘网结构,当组织遇到过强的外部压力或引力时,首先是其外缘(边缘)被分化或瓦解。
(3)以实际控制权为基本手段。家族企业一般都倾向于通过控制所有权来实现其他权力,家族企业特别关注所有权或产权对于企业内部的其他权力的支配能力。
(4)人治重于法治。与家长制相应,企业内部主要以人治进行管理,以亲情第一为首要原则。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大,家族制度化的管理也往往是在人治下的“法治”,和亲情下的“制度化”。
(5)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较强。家族企业除了正式的企业组织在企业运作外,企业内部往往存在某种特殊的,对企业决策管理有重大影响的非正式组织。这是家族企业区别于普通企业的一个特点,非正式组织对家族企业的成长发展既有推动力,也会产生亲情负担,影响企业正常决策的执行。
(6)趋于感性的家族文化。家族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以家族亲情、利益为核心的内部文化,表现在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展理念等方面。
3、家族企业的类型
以家族构成的类型关系为核心,根据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掌握状况的不同,可以把家族企业分为3种类型(注2):
(1)家族所有型。在这种类型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是企业的所有者,但不参与企业的经营。企业的具体运作由非家族成员进行,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不多见。
(2)家族经营型。这种类型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只负责对企业进行经营。例如,家族成员通过对某一企业的承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拥有较大的经营权。这种情况在中国的集体乡镇企业中,曾比较常见。
(3)混合型。这类家族企业的成员既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又(完全或部分)控制经营权。根据对“两权”的拥有或控制比例,又可分为三种基本情况:一是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一体化。二是家族有所有权但只有部分经营权。三是家族有经营权但只有部分所有权。
(二)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1、家族企业的优势
(1)凝聚力强,有利于原始创业
创业时期,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以不计报酬,能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2)集权式的组织模式形成较强的决策力
家族企业的创立者或继承者,往往以其较大的股份、较高的辈份或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家族企业中扮着家长的角色,可以依托家族的血缘关系,将企业的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中或家族内部,从而建立了集中、稳定而强大的领导实体。
(3)市场反应迅速
以家族整体利益来看,在通常情况下,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各成员对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很快传递至企业的每位成员。同时,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使公司的决策达到速度最快。
(4)心理契约成本较低,使家族企业总代理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家族企业心理契约成本较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监控成本。家族成员彼此间的信任及了解的程度远高于其它非家族企业的成员,家族企业成员之间可能负担较低。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家族企业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加上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家族企业的总代理成本要较非家族企业低。
(5)容易培养竞争优势和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立者大多具有优良的民族传统,富有创新精神,在企业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往往和家族的精神一起对家族企业文化形成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家族发展观。
2、家族企业的劣势
(1)容易导致人才信任危机
家族企业的形成基于家族内部的信任,对没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职工产生不信任感,导致企业产生人才信任危机,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或者影响现有人才能力的发挥。企业要做大,要发展,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的结果,选择面会变的越来越窄,可用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会使领导者变得自负,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这恰恰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的人才的加盟,难以营造获得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2)形成家族亲情负担
结构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家族企业形成亲情成本。由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介入,公司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会比单纯的国企更复杂一些。家族企业在处理利益和感情关系时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有时不得不为处理关系而增加内耗负担,形成显性和隐性意义上的亲情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
(3)诱发企业经营危机
创业层易于满足,容易导致企业发生经营危机。家族企业家艰苦创业,打下天下,过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后,原先创业的家族成员很容易产生骄性和惰性,从遇事快半拍变为凡事慢半拍,于是员工形成惰性,产品质量问题增加,客户抱怨投诉得不到快速处理,公司的经营危机开始了。
(4)难以进行战略转型
由于外在环境的变迁,创业初期帮助家族兴起的主业,其利润来源会逐渐衰竭,甚至会成为导致公司亏损的主因。而家族企业封闭性的决策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导致家族企业走入困境。
(5)丧失组织创新能力
家族企业重人治,轻法治,容易丧失组织创新能力。家族企业的领导在登上宝座后,自我膨胀,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管大事小事,个人说了算,经常置董事会和部属意见于不顾,做出草率的决定,独裁决策致使家族企业几乎濒临倒闭。
(三)家族企业寿命周期
生命周期概念是探讨组织成长与变革的有效方法,它说明了组织要经历产生、成熟和最终消亡。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及管理系统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上,遵循一种有相当高的可预测性模式,各阶段实际上是连续的自然过程(注3)。
为了深入分析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我们把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注4)。
(1)初创期。这一时期包括家族企业的设想、组建和起步阶段。家族企业在初创期的失败率较高。在美国,这类企业成立后第一年倒闭的有40%,第二年倒闭的有60%(盖尔西克,1998)。在中国,有的家族企业主要出于争取优惠政策的目的,经常在第二年或第三年"主动倒闭"。
(2)成长期。经过初创期的发展,一些企业会进入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企业的发展比较平稳,建立起比较正规的会计制度、采购、销售等管理制度。企业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同时有更多的家族成员进入企业。
(3)成熟期。当企业的组织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而进一步的扩展可能性不太大时,家族企业就进入了成熟期。实际上,能进入这一阶段的企业是相当少的。在美国,到开业的第10年时,约有 90%的企业都会倒闭(盖尔西克,1998)。
(4)转化(衰退)期。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家族企业会进入转化(衰退)期。这时,主要有两种转化方式:一是家族企业吸纳大量社会股本而成为上市公司,从而逐渐失去家族的特色,这是一种"安乐死"。二是由于不能顺利实现转化而出现衰败或倒闭,这是一种"痛苦死"。显然,"痛苦死"的比例要高得多。
在划分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地分析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一般说,主要有三种情况:(1)部分家族企业顺利地逐一走过始创、成长、成熟和转化四个阶段,(2)有的家族企业可能出现跳跃式前进,(3)相当多的家族企业可能出现“未老先衰”现象。
曾有研究表明,家族制企业的一般寿命为24年,能持续至第二代的只占3/10,而能持续至第三代的只有1/10(维里尔,1999)。
(四)家族企业的发展
1、世界展望
在当前世界上,家族企业是最普遍和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家族企业顽强的生存和发展着,并且在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高达65%-80%。世界500强企业中,35%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创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雇佣的劳动力也占了一半,在欧洲,家族支配着中小规模的公司,一些国家的家族企业还占大公司的多数;东南亚是华人控制的家族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印尼和菲律宾全部市场资本额的六分之一在一家最大的家族企业控制之下,超过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资本额由10个家族企业所掌管;马来西亚15大家族企业上市总市值相当于其国内总值的76.2%;香港股市中有七成以上的上市公司由家族控股,有人说,香港经济就是一个强大的家庭网络所支撑的经济。可以说家族企业是世界主流,家族制是私营经济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态。
2、我国发展历史
我国家族经济的起落沉浮,兴衰嬗变受国内外环境和国家政权的影响极大。在我国这个有着5000多年家族统治历史的国度,家族的力量渗透到了社会肌体的每一个细胞内,家族企业的诞生成为必然。
我国真正历史意义上的家族企业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以当时活跃于全国商界的徽商最为有名,徽商的活动以宗族特点闻名,已经具备了家族企业的雏形。明清时期异常活跃的另一支劲旅是晋商,适应市场的需要,已经初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商业管理制度,使其达到了一定经营规模,并成为向近现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催化了近代私人资本的产生,逐渐形成了中国第一代资本家阶级,家族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重。
我国现代家族企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即萌生起步阶段、曲折发展阶段、高速增长阶段和转型创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86年前,是现代家族企业的萌生起步阶段,1978年的思想解放起了催生作用,在现实的生活中,家族企业以扭曲和变异的形式,顽强的反复出现,同时人们对家族企业的认识逐渐加深。从1987年到1991年,家族企业受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经过了一个曲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1992年至2001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家族企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这个时期家族企业的特点,一是开始实施产业多元化和国际化,二是开始进行创新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探索。2001年1月至今,我国家族企业逐步走上了转型创新的阶段。2001年1月18日,是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由于核准制的实施,中国家族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浮出海面”,核准制的实施,使家族企业上市的频率明显加快,家族企业进一步的社会化。
二、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与产权治理分析
企业发展阶段体现了家族企业扩张的整个过程,股权是家族企业的命脉所在,要认识家族企业必须认识家族企业股权的变迁。
(一)家族企业产权制度的特征 论家族企业的管理56(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