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着缺陷,也可以称为“人才陷阱”。一是,处在初创期的家族企业,由于资本积累有限,创始人又急于扩张,采取的多为高积累低分配政策,而求职者多抱有,“捞一把”和对薪酬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双方的愿望都难以实现。二是,处于二次创业的家族企业虽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本,薪酬水平也较可观,但由于家族企业所固有的利益分配矛盾、雇佣关系矛盾,也难以较长时间地留住人才,更难以保证各种人才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其结果是人才的工作满意度低而流失率高,各自的利益都不能得到满足。
为了有效解决“人才陷阱”问题,我国一些家族企业可以大胆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实施管理层持股,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的股权激励等。将其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划上了等号,使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
五、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展望
1、家族企业很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家族企业以其机制灵活、利益关系紧密等优势,在“物竞天择”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在蓬勃发展了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有的已进入成熟期和转型期,部分家族企业已经尝试走上了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的过程,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转型的过程会很漫长。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我国家族企业的转型来说比西方国家更难。家族和传统的家庭结构是中国人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这种社会价值观将长期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也会影响到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我国家族企业中的家长权威制度、遗产继承制度、亲情规则纠缠等因素也将深刻的影响到家族企业的转型。在西方家文化观念较淡薄的国家,其家族企业演变为现代企业化了100多年的时间,而中国现代家族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可以说家族企业在很长时期内仍然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同时也将推动家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舞台的一支生力军。
2、家族企业发展趋势将是股权的社会化和管理的职业化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还处在发展期,绝大多数还处在第一代创业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和“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我国的家族企业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会借鉴家族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和模式,逐渐淡化家族制和家族化管理,进行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产权社会化和多元化是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走股份制和公司制的道路,这是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发展方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管理的职业化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外已有许多家族企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因此,两权适当分离,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职业化管理模式,将是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趋势。
3、家族企业发展将推动我国未来资本市场的扩张
我国家族企业的大量出现,可以说是家庭资本向外扩张的一种自然路径,家族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企业资本扩张的过程,最根本的动因是资本自身的逐利性和扩张性。近年来,四处扩张游动的温州资本,很大比例的是家族企业发展所形成的资本。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进行,中国市场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上市核准制的实施,为我国家族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家族企业资本的扩张,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资本扩张的主要模式之一,家族企业股权的社会分化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也将推动家族企业股权社会化和多元化的进程,加快家族企业蜕变为社会公众公司的步伐。
4、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的形成将促进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公众化公司是家族制企业的最终归属,人才的社会化也将是家族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人才的社会化包括技术、管理等人才的社会化。据我国学者研究,家族因素在我国企业中的作用可能会日渐式微,原因之一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对夫妇只许生一个孩子,单个家族中最重要的“人口”之数目将大幅降低;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促进社会的流动性。血缘、亲缘等关系由此变的有所淡薄,家族文化所固有的封闭性也日渐被打破。三是社会的进步,法律之类正式制度约束的增强可以成为家族因素之类非正式制度的替代。人才的社会化将逐渐渗透到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之中。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职业经理人阶层,制约了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发展。在中国信用缺失的经济环境中,要让那些创业者把经过多年拼搏创造出来的财富交给别人去经营,没有几个人放心得下。在信用缺失和职业经理人难寻的环境下,随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巩固与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将会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随着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经理人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步伐将逐步加大,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引文注释:
(注1)曹德骏:《财经科学》,2002年第6期
(注2)于立、马丽波等:《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三环模式》,载《经济管理》,2003年第3期
(注3)于立、马丽波等:《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三环模式》,载《经济管理》,2003年第3期
(注4)(美)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L.Daft):《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注5)王亚娟: 《家族企业的“三极发展模式”与社会化趋势-兼谈中国家族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战略选择》,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3期
(注6)罗建法:《口袋论、分体论与共体论--家族企业产权三论》,中国管理传播网
(注7)付文革:《中外企业家》,2003年第8期
(注8)魏杰:《企业前沿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中国发展出版社
(注9)景素奇:《职业化--家族企业的华山一条路》,载《中外管理》2004年第3期
(注10)景素奇:《职业化--家族企业的华山一条路》,载《中外管理》200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L.Daft):《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姚贤涛 王连娟:《中国家族企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3、陈炎、许晓辉:《家族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4、文岗:《给中国家族企业开一剂药方》,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年年10月第一版
5、《招商周刊》,2004年2月23日,第八期
6、贺卫、伍山林:《制度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7、林毅夫:《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国研网,2002-09-20
论家族企业的管理56(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