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自主研发,孜孜以求的科技创新。在2003年第四届西湖国际博览会国际车展上吉利推出了中国第一辆初级方程式——吉利纵横方程式赛车。它的诞生是中国赛车制造史上零的突破,证明了吉利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4.积极投身汽车赛事,在民众之中推广汽车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在2004年汽车场地拉力赛北京站吉利车队成为此次拉力赛参赛车辆最多的一支车队,吉利在赛事中获得更多的是品牌价值的体现和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产品如何定位及其策略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购买产品,追求的绝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某种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强调的是产品的实质性,即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效用和利益。为了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要比竞争对手对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了解的更好,要让你的产品或服务在客户眼里必须有明显的特色或优点。定位的目的就在于树立一种市场上的形象或感知——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某些东西是特色的。定位有两大原则:
1定位的原则之一:差异化,打造竞争性的卖点。
产品定位时既要考虑产品某个因素与消费者偏好紧密结合,形成与同质产品明显的差异。也可以考虑产品若干因素与市场的组合,形成产品整体的特色。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有一则矿泉水颇令人耳目一新:农夫山泉有点甜。广告画面一出现就抓住观众,它采用了故事情节型的诉求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拉动瓶盖发出独特的声响而引起老师的不满,来表现农夫山泉瓶型的独特。那句出现在广告最后的传播语“农夫山泉有点甜”是真正的USP。农夫山泉出其不意地从另一个角度挖掘了矿泉水特质——不是无味,而是略甜。农夫山泉以“有点甜”为卖点,把自己和所有其它矿泉水都区别开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成为国内最著名的饮用水品牌.
农夫山泉巧借“申奥”东风,创造与众不同。2001年1月1日-7月30日,公司从每一瓶销售的农夫山泉产品中提取一分钱,作为捐赠款,代表消费者来支持北京申奥事业。 “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差异化策略,与体育这个健康媒介的长期合作,使农夫山泉品牌不断深入人心,并使品牌的无形资产持续增值并发扬光大。
2定位的原则之二:以消费者为导向。
无论企业定位技巧再高明,其成功的关键还是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使传播的信息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关心点,并让消费者感到真正的满意。
在2004年上半年手机市场一片低迷声中,夏新手机却脱颖而出。据初步统计,“五一”黄金周夏新手机销售额至少比去年同期增长200%。作为在家电和通讯行业打拼了二十多年的夏新自从2001年进军IT,大家都在置疑夏新是如何在竞争更加激烈的IT市场立足的呢?
夏新手机的技术研发优势和对用户应用需求的准确把握:如夏新A6超大的液晶屏显示、完备的功能体系;棱角分明、简洁干练的机身线条;在外观设计中还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手机翻盖上工艺精美的腾龙图案交相映衬,将中国传统与国际品位演绎得恰到好处。A6手机的个性功能及其所体现的时尚生活理念,巧妙迎合追求时尚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认同从而引发购买欲望。
创新的服务方式,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2003年11月夏新公司在全国聘请了100百名“服务监督员”,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改进服务,深度把握客户需求,为产品定位提供重要参考。
(三)比附定位就是攀附名牌的定位策略。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和同行中的知名品牌建立一种内在联系,使自己的品牌迅速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占领一个牢固的位置,借名牌之光而使自己的品牌生辉。比附定位一般有三种形式:
1.甘居“第二”,就是明确承认同类中另有最负盛名的品牌,自己只不过是第二而已。这种策略会使人们对公司产生一种谦虚诚恳的印象,相信公司所说是真实可靠的,同时迎合了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这样较容易使消费者记住这个通常难以进入人们心智的序位。
2.攀龙附凤,其切入点亦如上所述,首先是承认同类中已卓有成就的品牌,本品牌虽自愧弗如,但在某地区或在某一方面还可与这些最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的品牌并驾齐驱,平分秋色。如内蒙古的宁城老窖,宣称是“宁城老窑——塞外茅台”
3、高级俱乐部,公司如果不能取得第一名或攀附第二名,便退而采用此策略,借助群体的声望和模糊数学的手法,打出人会限制严格的俱乐部式的高级团体牌子,强调自己是这一高级群体的一员,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形象。如可宣称自己是хх行业的三大公司之一,50家大公司之一;10家驰名商标之一等等。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自己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使消费者感到克莱斯勒和第一、第二一样都是知名轿车了,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新定位理论
(一)美国营销战略专家杰克特劳特从“消费者”的视角去寻求“好的定位”的方法。他在科学数据和实验结果的支持下,努力解读消费者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寻求定位的过程中,最终提炼出必须记住的消费者五个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注6)
1.大脑不能处理全部信息。
(1).信息的“超负荷”。近30年产生的信息量比过去5000年产生的还要多。世界每天出版4000多本书。
(2).电子通讯的过度。1975年只有300个在线数据库,而现在却有7900个数据库。与此同时美国的电子通讯过度仍处于热身阶段。专家告诉我们,电视频道将由50个增加到500个。你能想像拿着遥控器按来按去不停地挑选频道吗?
(3).大脑的吸收能力有限。信息量在不断增加,那么,到底有多少信息能够被大脑吸收呢?一位科学记忆研究领域的德国先驱发现,在24小时之内人们会忘记他们认为已经学会的知识的80%。
(4).信息越多,混乱越多。计算机吐出的信息越多,人们的头脑越混乱。这个问题形成一种病症,我们称为“思维混乱”。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越来越多,人的大脑已经跟不上信息的发展速度了。(注6)
2. 大脑的有限性。
首先,你的信息必须通过大脑的“容量控制器”。如果把人类的大脑比做一台复杂的生物计算机,那么它的“突触”——神经元的传输点——的功能就是容量控制器。信息通过这个缓冲器后,就进入了短期记忆区。短期记忆区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时间也很短暂。哈佛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50年前提出,只有七块信息能够比较容易地储存在短期记忆区中,比如同类产品的七个商标名。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七的规则”。信息被放到短期记忆区后,很快就会永久性丢失,除非有什么事发生,它才被转移到长期记忆区中。有心理学家估测,80%的短期记忆信息都不会被转移。
3. 大脑憎恨混乱
厌烦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过度的刺激和过多的信息产生的。能真正将产品信息打入大脑的方式是简化你的信息,集中于产品的某一重点特征,使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4. 大脑的不可靠性。
大脑总是倾向于情感,而不是理智。更多的情况下,人们确实不太清楚他们自己的购买动机。已经建立起稳固地位的品牌即使已经不再做广告了,人们对它的记忆还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企业市场定位的研究与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