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篇^论文从企业管理为实现企业目标而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出发,引出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追根溯源,从探究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开始,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多样性、隐形性、潜移性、稳定性、继承性等特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及其党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独立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等特征;论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准则、工作途径、成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二者在内涵、功能、适用范围、运作方式、产生时间等方面的不同点,并着重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依存关系。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它们二者既不是相互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谁也代替不了谁,二者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作用于一个企业,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对象 工作目标 工作性质 工作准则 工作途径 内涵 适用范围 运作方式 产生时间 功能 相互依存 发展动力
【正文】: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人类就开始了管理的实践。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是在二十世纪产生的。二十世纪是管理的世纪。(注1)回顾过去,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全球的企业界都在积极倡导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目的是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员工自觉地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工作。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他们有那些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它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请看下面的论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企业文化的思想在我国自古有之,诸如孔子儒家文化中的仁者亲和思想以及毛泽东同志著作《鞍钢宪法》中的“两参”(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三结合”(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思想体现。(注2)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在战争废墟上奇迹般地迅速崛起,并急剧向欧美市场扩张,严重地冲击了欧美经济,阻碍了欧美本地企业的发展。美国一些学者对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日本企业后来居上的奥秘所在。他们发现日本企业的管理重视人的工作,重视价值观问题,从而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竞争力。这样,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理论,引起了企业管理界的重视。在我国,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在一九八五年前后,随着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著作传入我国后逐步兴起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注3)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以这个内核为中心构筑起来的企业文化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完整地说,企业文化可分为表层的企业文化、中层的企业文化和深层的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表层的企业文化实质是指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感的文化形象,例如厂容厂貌、公司CI标识等等;中层的企业文化既不像表层文化那样外露,又不像深层文化那样隐蔽,是一种介于表层和深层之间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企业内外部的人际关系准则等方面;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员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有如下特征:
(一) 多样性 人类创造的文化是极为丰富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和刻板的;同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企业都会以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为背景创造出自己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二) 隐形性 企业文化尽管有外显部分和内隐部分的区别,但它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内核,隐性地存在于职工的心灵之中。厂容厂貌、产品包装、公司CI标识等外部状态是企业职工的价值观、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具体表现。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