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影响: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新生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生力量,才能够在时代的变化中得以生存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刚好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其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已经正式被汉语言文学引入其中的“黑客”、“MP3”等词语,还有“非常男女”等语言用法。同时,网络语言中,英语词汇、字母和数字都有了各自的新用法,例如数字谐音的运用,将“88”作为“拜拜”使用,以“1314”表达“一生一世”的意义,或是英语字母的运用,将“JJ”作为“姐姐”运用,将“GG”作为“哥哥”运用等,利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代替不同的事物,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更加生动化。例如在网络语言最开始出现时产生的符号表情“:)”,通过两个普通的标点符号,便消除了人们通过冰冷机器沟通的冷漠感,使整段对话都鲜活起来,交流双方仿佛能看见对方“微笑”的表情。这种符号表情能够使人们清晰、明确的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单纯的文字表述相比,更能够体现沟通中的人情味。网络语言的出现,更为人们的生活和汉语言文学表达添加了无限的乐趣,网民能够将网络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休闲、轻松表达自我的方式,使语言表达更具趣味性和幽默性,以便从交流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例如“囧”字的运用。“囧”字原义“光明”,在网络语言未出现之前,很少有人会用到这个汉字,网络语言出现以后,各种生僻字重新得到了运用,“囧”字也因其与人表情的相近而在网络上流行,并被赋予了“郁闷、无奈”等新的含义,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人在囧途”便是运用这一汉字命名,有效增添了电影名字的趣味性。另外,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在表达上更为简洁。
有学者认为,作为信息载体,语言文字必须具备简明精约的品质。现代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语言简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要求,网络语言能够突破运用的语句结构、表达方式,并充分运用数字、字母、谐音等代替过于复杂的表达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字的输入和交流速度,满足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求。例如用“你造吗?”代替“你知道吗?”、用“酱紫”代替“这样子”、用“520”代替“我爱你”等。网络语言很多都来自于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也能够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反映、传达,例如至今还比较流行的“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本身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这种社会现象的重视,也正是因为人们对这种新奇网络语言出处的好奇,使网络语言具备了突出社会问题、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象的作用,补充了汉语言文学中相对缺乏的作用效果。
2.消极影响:网络语言打破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规范,很多词语的含义、语句的用法都被刻意曲解,并大量的运用错字、别字,给语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由于其正处于最佳的学习时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辩解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极易养成不规范表达的习惯,并在写作、口语中普遍运用,逐渐丧失了语言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对语言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网络语言中十分流行的“杯具”一词,人们主要用其谐音代替“悲剧”,将本为名词的“悲剧”一词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使很多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也开始运用其错误的词性,并形成习惯,难以矫正。再例如网络语言中的“挂了”主要用于表达“死亡”,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很多青少年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也运用这一词语,甚至在试卷上直接用“挂了”代替“死亡”以此,严重阻碍了其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使其语言鉴赏能力不断降低,淡化了汉语言文学功能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同时,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渐频繁,很多外国友人对汉语言文化十分感兴趣,并前来我国深入学习。而网络语言中有很多对词语刻意误解、读音误读变异的情况,对其学习和汉语言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例如“黄昏恋”的原本含义是指中老年人恋爱,而在网络语言中却将其刻意误解成“傍晚出去锻炼”;“稀饭”的原本含义是粥,而在网络语言中故意将其读音误读,以表达“喜欢”的意思。这种方式不仅为人们的交流造成了障碍,同时会引起众多的误会,误导他人思想,很可能在运用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在其运用和发展上备受争议,虽然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也不可否定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人们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优势,以促进汉语言的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合理运用,增强自身语言的规范性,推动汉语言文化良好的传播与发展。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