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最早的汉语词源学词典《说文解字》中,将红与“血”以及“火”等联系了起来。火给人以温暖、热情、喜庆等印象,而血又能让人联想起杀戮、疾病、死亡等。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红色又具有了别样的意义与用法。在某种社会背景下,红色预示着性、情爱、激情,表现了复杂的难以厘清的思想与情感。
在创作过程中,莫言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让人物的情感更加充沛且真实。如在《白棉花》这部作品中,年仅17岁的农村青年马成功,一直迷恋着大他几岁、年轻貌美、正直勇敢、身手不凡的青年女子方碧玉。他们有幸一起离开棉田,来到向往已久的棉花加工厂,结识了多才多艺、风流多情、自命不凡的青年才俊李志高;复员军人孙禾斗;社会垃圾铁捶子:干部子女孙红花等人,由此开始了一段崭新忙碌的生活和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莫言用红色来渲染“我”对爱情的渴望,向读者展示“我”躁动不安的身体与内心。而在刻画姑娘们时,莫言又使用了红粉、鲜黄等色彩来表现姑娘们的压抑以及扭曲了的人性。运用这些不怎么热烈、使人觉得有所保留的色彩来体现姑娘们难以琢磨的内心,表现姑娘们在生活现实下的压抑与克制。在这部作品中,红色被赋予青春与活力,包含着美与性的暗示,是作者对黑暗社会扼杀美好人性的强烈控诉。
2.3内心情感的色彩隐喻
人物的生理活动最玄妙、最隐秘、最难以琢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描写出人物心中的五味杂陈,无法让读者对主人公的痛苦或喜悦感同身受。在情感面前,语言是淡薄的、是乏味的。但色彩却能让情感变得丰盈、充实且真实。在文学创作中,学会运用绚丽的色彩语言来揭示丰富的内心情感,那么对于人物的刻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细读莫言文学作品就可以发现,莫言之所以能将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能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就感受到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就是因为莫言善于运用色彩词语来描写心理,反映情感,让情绪情感这种没有实感、质感的东西具有了视觉冲击力。如在莫言的很多作品中,他都用红色里写人物内心的紧张、不安、无法克制的欲望等情绪情感。在《红蝗》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红色统领全篇,深入刻画人物在面临性的诱惑时,内心的冲动、兴奋以及焦躁不安。除《红蝗》外,《金发婴儿》也是同样利用红色隐喻人物的性欲望。在这部作品中,火红的公鸡鸡冠让紫荆开始渴望性、憧憬性,让紫荆燃起了冲破封建禁锢的欲望。
结语
综上所述,莫言对于色彩词语的认知、把握与应用,让他的文学作品风格独特、色彩鲜明、影响深刻。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莫言善于运用色彩词语来创建文学空间,隐喻现实情感,构建精神世界。可以说色彩词语让莫言的文学作品绚烂、充实、奇特却又真实,引人深思,令人入迷。
浅谈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色彩词语(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