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这种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了。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自己见解太浅薄罢了。弹琴的人如果内心想到山和水,尚可在琴声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何况文章既用笔写出来,其中的道理怎能隐藏?所以读者内心对作品中道理的理解,就像眼睛能看清事物的外形一样:眼睛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形态不能辨别;内心聪慧的话,就没有什么道理不能明白。然而世俗上认识不清楚的人,深刻的作品常被抛弃,浅薄的作品反而有市场。因此,庄周就讥笑人们只爱听庸俗的《折杨》,而宋玉也慨叹高雅的《白雪》不被人欣赏。从前屈原说过:“我内心诚朴,而不善于表达,所以人们都不知道我的才华出众。”能认识出众的才能的,只有正确的评论家。扬雄曾说他自己“内心喜欢深刻的、博洽的、绝顶华丽的文章”,那么他不喜欢浅薄的作品,也就由此可知了。只要是见解深刻,能看到作品深意的人,就必能在欣赏杰作时获得内心的享受;好像春天登台所见美景可以使众人心情舒畅,音乐与美味可以留住过客一样。据说兰花是全国最香的花,人们喜爱而佩在身上,就可发出更多的芬芳;文学书籍则是国家的精华,要细细体味才懂得其中的妙处。一切愿意正确评论作品的人,还是特别注意这些吧。
总之,三十万斤重的大钟,只有古时乐师夔和师旷才能制定。满箱子的好书,就依靠卓越的评论家来判断。郑国流荡的音乐会使人走入歧途,千万不要为它迷惑听觉。惟有遵守评论的规则,才不致于走错道路。
三、论文综述
自1910年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到2011年武汉大学举办第十一届文心雕龙年会,现代意义上的《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百年历程。
涂光社的《现代(文心雕龙)研究述评》[涂光社.现代《文心雕龙》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1997(1):142—152.],李平的《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李平.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5):121—131.],李金坤的《2000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李金坤.2000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17.],党圣元、师雅慧的《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党圣元,师雅慧.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上)[J].丽水学院学报,2007(6):35—39.] [党圣元,师雅慧.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下)[J].丽水学院学报,2008(1):1—6.
]。这些文章以定性的方法,较为集中地关注了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但对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研究关注不够。且囿于研究方法,对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关注不足,无法全面揭示《文心雕龙》研究的概况。基于上述考虑,对近十年来国内《文心雕龙》研究论文摘录,为有志于《文心雕龙》研究的初学者提供入门的阶梯。
《文心雕龙》研究相关的其他研究自2003年呈现颓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当代中国文论的研究和架构正逐步走出《文心雕龙》的光环,走出“古”的误区,开始寻求自身独立的发展。《文心雕龙》及其相关研究正逐步式微,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是《文心雕龙》的研究已经成熟、再无新意,或是前人树立的一座座丰碑无法再超越,还是《文心雕龙》再无法吸引现代研究者的眼球?《文心雕龙》研究正遭遇瓶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突破《文心雕龙》研究的瓶颈,使其彰显现代价值、焕发勃勃生机,应是有识之士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四、个人理解
1.鉴赏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且富有创作经验
刘勰在《知音》中提出,一个真正的批评家首先要博观,一方面,批评家要广泛阅读,阅读中要保持客观的心态,不要对作品的异己之见抓住不放,要多了解别人的观点,尽可能在批评之前广泛搜集资料,全面了解作家及其作品,要尽可能掌握创作技巧,这也是刘勰“六观”所折射出的对鉴赏者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广泛了解批评家的评论,善于汲取营养,同时能在自己的评论中回避老生常谈的问题。
其次,作为批评家要有一定的实际创作经验。如此才能真正走进文学作品,掌握一般性的创作规律,并将自己的创作体会融入批评当中,做到创作与批评相结合。这也是解决创作者一心搞创作,批评家专注做批评现象的重要途径。
2.批评家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真正的批评家发出的一定是自己的声音,这种评论既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又是独具匠心的,正所谓“见异”者。
首先,要突破现有批评理论的限制。在这个倡导学术规范但仅文坛,学院派批评越来越流行,批评家进行批评,或者直接引用那些所谓的先进理论,或者前后追随,或者谨小慎微,隔靴搔痒,严重影响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因此,要想在文学批评界有所成就,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现有批评理论的限制,研究出一套为己所用的批评理论。
其次,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心态。如今,文学批评变成了一种附会手段,一些批评家为了迎合大众的某些不良心理需求,对低俗的东西大肆赞扬,抑或迎合媒体的需求,致使“深废浅售”的现象出现。更有甚者,以主观爱好去评论文学,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作品大力吹捧,反之棒打,忽视文学批评的本质,这是造成批评家与作家各自为政的重要原因。刘勰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对作品的艺术技巧及思想情感进行品评的理论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石,也对当今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五、参考文献资料
[1]梁祖萍.知文之难甚于为文之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文学鉴赏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2]刘勰.文心雕龙注[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713.
[3]陈莉.在理性分析与直观感悟之间——《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文学批评模式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黄叔琳,李详.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1
品读《文心雕龙·知音》(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