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李清照词思想内容的研究
(一)李清照的出生背景及个人经历的影响
1.出生背景
2.生活环境的变迁
3.爱情对李清照的影响
二、关于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的研究
(一)善于移情于物
(二)善用对比
(三)善用典故
(四)善用白描手法
(五)讲求韵律美
(六)善用铺叙手法
(七)用词的创造性
C.参考文献
[1]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上海:中华书局.1984.
[2]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3]周桂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
[4]徐北文.山东:济南出版社.2005-1
[5]户伯涛.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6]王士祯.花草蒙拾.清.
[7]陈宏绪.寒夜录卷下[M].明.
[8]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清.
[9]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M].上海:北新书局.1933初版
[10]郑振铎.中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0初版.
一、关于李清照词思想内容的研究
(一)李清照的出生背景及个人经历的影响
1.出生背景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尤其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才华过人。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环境也是息息相关,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游玩于藕花深处,也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也影响了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氛围对她的熏染。
2.生活环境的变迁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他缒城逃跑,使李清照对他心灰意冷,并在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项羽讽刺赵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抑郁,之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
在李清照孤寂的时候,张汝州为了骗取李清照财产,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而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了张汝州。婚后,两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想象中有钱,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告发了张汝州,并要求离婚。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李清照入狱后,由于亲友大力营救,收买了狱卒,李清照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孤寂的晚年时期她殚精竭虑,编撰完成了丈夫未完成的《金石录后序》[1]。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3.爱情对李清照的影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生于官宦也家,他的父亲赵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却自幼爱好金石书画,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文俱佳的青年。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起唱和诗词,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书画,陶醉于艺术世界里,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生活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她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这也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使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也更加娴熟,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李清照和赵明诚既是夫妻,又是诗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妇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都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作完后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表达了词人的惆怅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但是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夫妻二人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这十年的隐居生活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但是这十年的幸福生活转眼即逝,赵明诚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霎那间,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开始波动较大。除了隐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不幸病逝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泪[4]”,她只能夜夜悲吟“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5]”了。
二、关于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的研究
李清照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她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她所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相思别离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她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这些都令她的词赋予多侧面的、立体的形象。
无论是对感情的表达,对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多样性的表现手法,音律的和谐优美,易安词都有独到之处,而李清照在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
(一)善于移情于物。
李清照善于将个人的主观感受融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为她寄托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又丰富了词的意韵。
李清照经常用花来借喻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声声慢》中,通过整首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苦闷孤寂、无可寄托的老妇人在暗淡的屋子里寻觅着什么一一是国家的安宁、是幸福的生活还是美好的爱情或心爱的金石文物?她看到南去的大雁和枯萎的黄花更引起内心的伤感,早年思夫的哀伤使得她像风雨中的黄花,苗条消瘦。而如今亡国之痛、金石书画丢失、丈夫病逝的种种精神折磨,更使得她的身心变得憔悴不堪。而词人用菊花比人,菊花是高洁的象征,用以喻人,其精神状态自可想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更衬托出作者的愁绪之重和相思之苦。
《残花》一词中“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整整一共十七个花,字字珠玑,令人惊艳,从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酣畅淋漓表现了词人的多愁善感。
《多丽·小楼寒》中的“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都是词人对自我的写照。
《蝶恋花·离情》中,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相传灯花为喜事的预兆,而这里思妇手弄灯花,比她矢口诉说思念爱人的心事,更耐人寻味,更富有感染力。
再如《添字采桑子·芭蕉》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借吟咏芭蕉抒发了对故国、故土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而蕉心和蕉叶的“舒卷”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的意味。
(二)善用对比。
李清照的一生就是强烈鲜明的对比,她把传统的对比手法予以翻新,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
如《临江仙》中,“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词的上片描写春回大地,触景生情,抒发当下感旧伤今的悲凉之情。下片写对昔日生活的追怀,而如今飘零异地,更突出了词人的憔悴和倦怠。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天真单纯的侍女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末了的“绿肥红瘦”一句,“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浓密茂盛,“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水的打击而凋谢,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红瘦”表明了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四个简单的字词,所表现的意境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再如《永遇乐》中,“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上阙词人在描写美好景色后都用了反问的语气描写自己当下失落黯淡的心情,下阙描写自己昔日快乐闲暇的生活,突出自己经历国破家亡,夫亡亲逝之痛,昔日无忧的少女也变成了如今憔悴的老妇。通篇对比,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写出了对今昔盛衰的感慨和个人身世的悲凉之情。
(三)善用典故。
李清照语言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引用典故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借用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可贵之处是她引用典故是那样自然贴切,始终保持着她特有的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用刘义庆《幽明录》[2]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用来比拟赵明诚的离家。引用《列仙传》[3]仙人萧史与弄玉之典,以“秦楼”代指词人自己的住所。词人用这两个恋爱故事,暗示她与丈夫美满的婚姻。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人去楼空,从而将意思表达得更加丰富,深刻。
(四)善用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简练朴素的文字描写出生动的形象,不重辞藻修饰和烘托,直接反映作者的感情。李清照非常善用白描手法,她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细腻的刻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永遇乐·落日熔金》抒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的语言,抒发深浓之情。阶前花下心系伊人,描绘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自己独自承受的心态,令人印象深刻。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这首词通篇使用了白描手法,语言朴实,丝毫没有雕饰,但是感情表现得却非常深厚真挚,细腻入微。
(五)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李清照不追求绚丽的辞藻,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声声慢》一词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词中运用了这么多叠字,而又全无斧凿的痕迹,不禁令人惊叹,所以引起前人的一致赞美。有的称许“《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二阕十余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为词家叠字之法。”
(六)善用铺叙手法。
李清照是提出将铺叙手法作为词的创作理念和评价标准的第一人。铺叙手法既能丰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如她的《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情感步步推进,作者以铺叙的手法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声声慢》中李清照运用叠字反复铺陈自己孤独忧郁的情绪,层层递进,看似简单的语句,却把愁苦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用词的创造性
李清照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在遣词造句上不仅具有一般作家的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光彩,她善于捕捉心中特有的感受,创造出新颖别致,声情并茂,音韵和谐,平易通俗的文学语言。当传统的形容词不能充分表现事物的某种性质时,李清照善于从生活中自铸新语来生动描绘事物。如“宠柳娇花”、“帘卷西风”、“绿肥红瘦”等。
李清照善用口语词,又能推陈出新,能用浅俗之语,化俗为雅。如《行香子》中的“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均是口语,看似信手拈来,毫无雕饰斧凿痕迹。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最简单的语句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展现其功力,浅近中展现精美。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造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多样化的创作手法,独特的表现手法,创造性的语言,真挚朴素的情感,这些都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李清照以她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绵延千载,影响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参考文献
[1]赵明诚、李清照.宋
[2]刘义庆.《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20卷(两《唐志》作30卷).南宋
[3]刘向.收录于《道藏》.西汉
[4]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宋
[5]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及艺术特色(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