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菜肴有瓠叶,《小雅•南有嘉鱼》:“甘瓠累之。”《小雅•瓠叶》:“蟠蟠瓠叶,采之亨之。”腌菜,《小雅•信南山》:“疆场有瓜,是剥是菹”桃、李、梅等果品,《小雅•宾之初筵》:“殽核维旅。”
《诗经》中出现酒类主要有醴,这是谷物发酵的酒类,《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秬鬯,《大雅•行苇》:“酒醴維醹”《大雅•江汉》:“厘爾圭瓚,秬鬯一卣。”清酒,是酒滓已经澄清的酒,《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大雅•韩奕》:“清酒百壶。”
(三)《诗经》中的周朝饮食之礼
通过《诗经》对周朝饮食礼仪进行考查,这里主要就宴饮时的一献之礼进行说明。周
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飨礼、大射礼时,士一级的贵族皆行一献之礼,《小雅•瓠叶》
全诗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此诗交待了宴饮时的四个重要仪注,即尝、献、醉、酬。首先是主人的“尝”,品尝酒味,这是主人在正式宴饮之前的试饮,与《小雅•甫田》中“尝其旨否”中“尝”的意思是一致的。”等到客人入席之后,主人取酒到宾客席前奉于宾客称为“献”,“凡主人进宾之酒谓之献”。 宾客取酒还敬主人,称为“醉”,“凡宾报土人之酒谓之醉” 。酬,是指主人喝完报主人之酒后,又取酒先自饮,然后劝宾客随饮,正如凌廷堪所云“凡主人先饮以劝宾之酒,谓之酬”。
周朝燕礼、飨礼、乡饮酒礼在行礼过程中,都有作乐之节目,所奏乐章多见之于今《诗》三百。不仅如此,《诗经》中还有很多直言钟鼓惰食的诗句,如《小雅•彤弓》:“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般既将,莫怨具庆。”《小雅•宾之初筵》:“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又《小雅•鼓钟》:“鼓钟伐馨”,《传》:“馨,大鼓也。”
结束语
一个民族的伟大史诗,就是该民族的古老的根谱。《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族史诗,特别是《商颂》中的五部诗篇与《大雅》中的周民族史诗诗篇,这些都是有关商族与周族开国历史的诗篇。诗经》中许多篇章记述了华夏民族早期国家,尤其是周朝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了周朝的社会生活。本文从祭祀、婚姻和饮食三个方面入手,对《诗经》中关于周朝社会的记录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加深了对《诗经》的社会历史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研究周朝社会准备了资料。
参考书目
[1] 陈戍国《先秦礼制研究》,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许悼云《西周史》(增订本)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3] 钱玄《三礼通论》,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
[5] 陈戍国《诗经色议》, 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版
[6] 杨华《先秦礼乐文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 陈其泰等编《二十世纪礼学研究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8] 沈文悼《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 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外二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 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2] 胡培肇《仪礼正义》•清,南京:江苏古籍也版社1993年版
[13] 赵沛霖编著《诗经研究反思》,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 孙治让、王文锦等点校《周礼正义》•清,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5] 包世荣《毛诗礼微》•清,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影印《丛书集成续编》本
[16]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生活(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