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近年信息化投入财政专项资金约为6亿元左右,占当年财政收入总额的约2.3‰; 其中市、县级政府部门已建成政府门户网站、党务内网、公安内网、商务之窗、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煤矿“九大”监测监控系统、政府网站系统、农廉网、环保监控、空气质量日报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40多个。但是也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和和网络等基础建设还不能有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基础数据等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第二:信息化应用成效不足,信息化推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支撑跨部门业务协同有所不足; 第三:管理推进机制有待完善,重复建设不分散建设的现象普遍,信息化运维资金还没有纳入部门预算,运维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013年1月31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我省“两市一区”入围(太原市、长治市和朔州市平鲁区)。 2013年8月9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103个(市、县、镇),我省又斩获4席,分别是晋城市、阳泉市、大同市城区、怀仁县,试点县市增加至“四市三县”。智慧城市从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的主要内容。重点项目按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创新项目”展开,对山西的的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主要论述,并对运营模式、阶段性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介绍。 三、 山西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山西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政策可行:我省有“四市三县”被列入国家一、二批智慧 城市试点,其中的三县、区被省政府确定为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省级先行试点;“智慧城市”符合《山西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山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的要求。 经济可行: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山西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由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增强, 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技术可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 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各类新技术广泛应用, 网络通信能力不断加强。政府办、煤管、国土、人社、卫生、教育、公安、税务、工商、商务、财政、统计等部门和乡镇政店,已经利用通信 网络资源构建了自身的与业网络和服务平台。 组织管理可行:省委、省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为目标,将建设“智慧城市”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门成立了“试点城市”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统筹管理不协调; 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智慧城市” 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智慧城市将打造“有线+无线”智能网络体系,实现电子政务、平安城市、能源、交通、教育、金融、医疗、环保、旅游、园区、社区等智慧城市建设各个环节的整体与分行业解决方案。 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用网络建设快速通道完成建设。行业信息化方面:对于有财政支持的地市、县级相关部门的行业信息化需求,可采用ICT项目建设与运营模式。 四、总结 放眼全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现代化城市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正成为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锐先锋,北京、深圳、杭州、宁波、广州……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争先恐后把发展的目光,投向城市信息化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逐步落实,为各地政府打造新基地、拓展新优势、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对山西省实现智慧城市的现状与可行性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古诗十九首》的生死观 | 下一篇:关于陈布雷的秘书人生的启示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山西省 实现 智慧 城市 现状 可行性 分析 | 2020-03-08 12:57:3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