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
【摘 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发展和金融市场完善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中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不仅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丰富中国的债券产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也有重要意义。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柄“双刃剑”,本身也带来诸多风险,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然后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
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被称为MBS,它是一种现代住房融资体制。我国从1998年开始,住房才进入市场分配,当时的市场条件和规模无法达到证券化的要求。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积金监管司在经过多国考察和理论学习后,出版了《国外住房金融研究汇编》,详细阐述了各国的住房金融制度,为我国证券化道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强烈信号。在以MBS为基础的住房融资体制下,原先由银行单独承担的多项职能被分解由多个组织承担。证券化将原本集中在银行的风险分散到每一个投资者手中,而且使贷款资金来源资本化,存贷期限相匹配,促进了住房金融的稳定。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房贷资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二)在中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1.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将银行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银行可以将这部分变现资金用以发放新的住房抵押贷款,从而拓宽银行的筹集渠道,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进而增强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90年代,美国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60%以上是通过发行MBS债券来提供的。在我国,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资产证券化技术的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筹集长期性信贷资金的一条主渠道。
2.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期限可长达20年一30年,借款人一般又以分期支付的方式偿还银行贷款债务。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基本上是各项存款,在各项存款中绝大部分又是5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匹配,加大了银行的运营风险。随着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和占银行贷款总额比重的提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短存长贷”的结构性矛盾将日趋突出,并有可能使银行陷入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困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将低流动性的贷款转化为高流动性的证券,在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同时,还可以将集中在银行的风险转移、分散给不同偏好的投资者,从而实现银行风险的社会化。
3.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