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概况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起源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阐述
(三)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况
(四)美国次贷危机案例研究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总体风险原因分析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能存在风险分析
三、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风险的有效防范
(一)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提前偿付风险的防范
1.提前偿付锁住和支付罚金。
2.收益率维持
3.提前偿付模型建立
(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信用风险的防范
1.证券产品的信用增级
2.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三)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利率风险的防范
1.推进利率市场化
2.建立模型度量利率风险
3.MBS产品的创新
(四)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五)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完善保险体系,利用保险机制分散、转移风险
(六)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改革评估业
(七)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八)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九)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发行转手抵押贷款证券
(十)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期限的限定
四、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的建议及前景分析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贷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系统,故急需通过资产证券化对其进行分散和化解。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一定要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控制,才能确保我国房产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健康发展。本文从当前市场经济的特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现状出发,阐释了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概况,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案例,研究了其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防范此类风险做出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次贷危机、风险因素、防范风险
【正文】: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及概况
(一)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金融市场上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的尝试使用这一新型金融创新工具,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先后被国务院批准开展资产担保证券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试点,标志着我国开始尝试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金融工具来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服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发展持续繁荣,个人购房热情空前高涨,住房贷款需求也飞速增长。截止2007年5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到2、2亿万元,相当于我国2006年GDP总额的10、5%。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购入,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这一过程将原先不易被出售给投资者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性现金流入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从世界范围来看,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最广泛地被证券化的资产,银行将住房抵押这部分信贷资产以出售方式,让从事抵押贷款证券业务机构的特殊目标公司(SPV)购买,该公司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发行资产抵押证券,再由承销商(二级市场中介)出售给投资人。从总体上说,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如何培育贷款证券化所需要的发行人、机构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等,并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是开展这项业务的前提。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2016(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