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建立一套适用于文化产业的科学、合理、健全的信用监管机制,对文化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在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方便投资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行业信息及动态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好的做出投资决策。信用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信誉,方便企业融资,还可以帮助文化产业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企业良性竞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二、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1)产业创新与升级
随着科技跟随社会产品散布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产品的技术和内涵也在不断地革新。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还是新兴文化产业,面对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要把握文化产业的核心内涵--知识产权,还要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经济融合,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创造出新的产品输出形式,如电子图书、手游等产品。只有产业不断地发展升级,文化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文化产业才能发挥支柱性作用。
(2)产业内部监督
政府制定的的法律法规只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大致方向和目标,并进行法律层面的约束。要想进一步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还需要设立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将对企业、个人的监督从法律层面深入到社会层面,防止钻法律漏洞的现象出现。也能促进企业之间的监督,防止企业间利益输送等行为的出现。为文化产业的规范、合法运行保驾护航。
(3)明确市场定位
消费者市文化产品消费的主体,明确的市场定位能更好的将产品展现给目标群体,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只有明确产品的目标受众,产品销量的才能得到提高,若将网络游戏的受众定位为所有消费者群体甚至是老年人,企业难以获得目前面向年轻人群体来开拓市场所能获得的大量利润。可见,只有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特色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在目前文化企业集团化前提下,企业内部产品的定位细分已经成为主流。
(4)优化产品质量与价格
无论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始终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要素。高质量的产品或低廉的价格更能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产品的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得最多的收益。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1)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有部分企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总体来说,目前文化产业财务的竞争力并不理想。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产业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一方面,文化企业在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中开拓出了发展的新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正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文化企业内部应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找准企业的发展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并加强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如教育业、互联网行业,促进文化产品多元化。
(2)加强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和人脑的智力成果,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从财务方面看,培养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吸收先进的思想有利于企业资本的运作和流转。为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可以实行薪酬激励机制,将企业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一直是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定期对企业资金和存货等反映企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清理和盘查,账目及时核对,对应收账款等具有收款风险的资产及时做好坏账准备。其次,建立企业内部客户的信用评级,定期确认应收账款的数量,严格控制账龄。最后,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动进行合理规划和监督,防止在此过程中造成的资金紧缺或大量结余。
(4)优化企业的运营模式
文化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新方向,也是文化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根本办法。现如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细致,追求私人化定制,这引导着文化企业对市场做出不同程度的细分。在细分过程中,并购重组企业扩大资产规模、实现产品多元化的主要方式。我国文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不能只贪图短期的收益,还是要将目光放在企业的长远收益上,以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价值为目标,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几点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