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看法
商业银行的体系是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至此已有四十多年时间,其正式登上政治的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民经济的桥梁,还是国民经济发展得稳健与否的关键。正因为社会的稳定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国家比较重视其发展。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改善和规避风险,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根本原因是其流动性特征导致的,日常经营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所以,银行应该提高预测流动性需求的能力,将其投入经营的资产与负债进行合理的优化与配置,部分变现能力低的资产比重降低,在降低现金资产比重的同时保证商业银行充足的流动性需求。
其次,银行在流动风险方面的意识应该加强,高负债和高财务杠杆以及自身资本较低会加大流动性对其破坏的程度。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提高其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商业银行要增强对资产以及负债方面的管理,降低其负债的比例。即使这些相关的理论早已提出,但不太适用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具体表现为只是在计划、规模控制、总量相关方面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
银行通过保持较高的资产流动性以及稳定的负债,资金运用的管理得以完善。银行应建立合理的多层资金流动储备,以此应对突发的情况。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资金的质量,优质的资金可增强整体资本的流动性,也可通过增加自身的负债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加强金融创新,一次提高优质资产比重。在中间业务创新,增强银行整体资本的流动性;在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增加负债能力,从而降低资本流动性的风险。
二、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尤为重要。近些年,由于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会计在不断地改革创新,由以前的记账、结算、编制报表和考核的财务型会计逐渐扩展到管理型会计。因此银行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再教育,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以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这样可以规避一些风险。不同层次的员工可以分别管理,虽然在工作中管理层占主导作用,但是基层人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高层给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强可以发挥协调效应与其他的领域展开合作,并且做好风险管理的预警工作。基层的人员应提供机会让其深造,学习新业务提高自身的能力,把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前线工作中。
银行应培养员工良好的风险意识,一个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银行应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这可以让其很快注意到潜在的风险以便于找到化解风险的方法。并且,员工养成良好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此外,员工在工作中把风险意识贯穿始终,利于全面了解风险和控制,久而久之意识变为理念和准则。
银行也可以通过完善人力资源机制,为银行注入新鲜的血液,比如从外部招纳一些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从而优化人才结构,进而保证了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最后使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人员得以加强,综合素质得以保证,从根本上优化风险控制效率。
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看法(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