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展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保障强位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特殊制度安排,是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补充存在,其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政策性金融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应该起主导作用而不是辅助作用,就此而论,中国目前存在政策性金融服务范围窄、供给不足等问题。为了拓展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加强起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展政策性金融的支农领域,提升产品满足率。在我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资金运作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支持农产品及农业生产领域。主要是支持棉、粮、油、猪肉、化肥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科技贷款。其目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另一类是支持新农村建设领域。主要是提供棚户区改造和居民集中住房建设、城镇建设、土地收储等贷款。其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但是,随着我国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村信贷需求增加,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有限,难以满足其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因此,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过程中,必须拓展其服务渠道,特别是中西部的服务渠道,发展基层组织机构。一,在继续支持棉、粮、油、猪肉、化肥储备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对小额农户贷款及农村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二,配合国家“乡镇振兴”策略,积极引导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开展与“三农”相关的中间业务。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继续深化改革。各县市区应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加快农业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三农”和金融方面倾斜。杭州下辖的县市特色产业较发达,比如临安的山核桃、淳安的旅游业、建德的草莓业、桐庐的旅游、富阳的花卉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应将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以支持特色农业企业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也应该跟着财政资金的引导把资金投入到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去。此外,农村信用社自从产权制度改革后,就明确提出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近年来各地区的农信社不断的扩大涉农范围,提升金融发展规模,对此农村相关机构也要负责推动农村移动支付、网点的布设等,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和规模,继续保持对农户贷款的大力支持,各地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缩小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
(三)调整农村金融发展结构
正视国家供给侧改革,增加供给、扩大需求、支持创新,使得资源配置最优化。一直以来,涉农企业因其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贷款无抵押物、风险大使得涉农企业贷款难上加难,对此政府以及相关农村金融机构应给予涉农企业足够的支持,出台无抵押贷款,对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考核,进而试行信用贷款等。本研究实证结果也显示,农村信用社更加愿意将贷款给农户,而小微企业贷款困难,然而想要发展农村经济,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必不可少,这样一来很多企业转而投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虽然部分地区非正规金融高度发达,已基本具备银行类金融机构贷款的基本特征,但目前其金融监管以及法律法规并不够到位。一方面农信社应适当的放宽企业贷款的门槛,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比如通过法律制定给予其合法地位,加强监管以控制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将补充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规金融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做到真正的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创新金融服务宣传渠道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并且城市与农村呈现两极分化,农村里的农民各方面综合素质偏低,接受的文化教育也比较有限,甚至有些农民拼音汉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一些金融知识。即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了解到了一些互联网金融知识,但也是有限的。对于农户来说,自己需要资金进行周转很少的人会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向它们寻求帮助。想到融资的办法往往是向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借款。为了让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生根发芽,必须做好金融服务宣传工作,加强必要的金融知识低宣传,引导农户合法、合理、省时、省力进行资金的信贷。具体的措施可以开展一些金融知识下乡的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包括去农村为农户发放宣传小册子,为了让那些不识字的农户也了解相关知识,播放了微电影,农户都搬出自家的小板凳,看的是不亦乐乎,有不懂得工作人员当场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让农户拿出自己的手机进行扫码关注相应的微信公众号,让农户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农村当地特色农产品滞留的难题,让一些农副产品在当地变废为宝。因此创新金融服务宣传渠道是非常必要的,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奠定基石。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制度国家 2017 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加速农村金融创新”。要想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就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目前总体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制度还不健全,比较杂乱。首先创新制度,对于符合现行小微企业条件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延期纳税、投资费用加计扣除等。财政方面,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重点扶持农村互联网金融企业,鼓励在技术和产品进行创新,让企业的质量和效益更上一层楼:其次要拓宽农村金融市场,鼓励成立符合当地情况的金融机构或组织,例如资金互助组织,中介机构组织担保、发展供应链金融企业等;最后改变传统的抵押、质押形式,拓宽对传统抵押、质押的条件和范围,让更多的有效抵押物纳入体系中来。
五、结论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环境的改变,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进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等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农村金融,建设农村金融体系是必然趋势,用以带动农民收入,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高雄.中国农村金融的困境与突破[J].银行家.2015(09)
[2] 袁青峰.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现存弊病探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03)
[3]丁贺.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4] 武倩.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J].乡村科技.2017(28)
[5] 李向阳,张冬,王力.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