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观上来讲,一是管理层上存在的暗示或是授意。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无非是为了记录与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财务人员也是按照国家相关财务制度和税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却客观公正的反映出一个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目标,维持公众、供货商以及客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维护企业形象,以保障企业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战略路线并持续有效的发展。则会暗示或蓄意唆使财务人员修改财务报表数据,以达到欺骗社会大众的意愿。
二是主管部门或者是政府机关要求调整。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了装饰政绩,也会适当的要求企业将数据进行调整,按照事先拟好的数据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来达到他们欺骗上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意图。
三是财务人员没有遵守作为一个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素养,轻易的成为蓄谋造假者的帮凶或背锅。由于财务人员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财务制度去严格执行,导致形成实质性程序漏洞,从而让其他各相关部门人员有机可乘,蓄意构造有关业务,财务人员没能通过严格仔细的审核程序来发现,就对外公示,侵犯了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
四、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企业内部防范制度
当一个企业出现会计失真现象,不仅会使企业自身信誉受到影响,而且还会给社会发展带来相应的危害。即,企业应在实施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避免出现会计诚信丢失的现象。
1、培养从业人员的素养
开展培训有关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备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做到以诚信为工作职责的首要条件。
2、注重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教育
公司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要求会计人员依法做事、坚守原则、客观公正等。改变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化会计人员应“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以端正的态度看待一切。
(二)政府部门制度优化
建议各地财政部门领头设立会计审核部门,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一体化,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薪资收入和社会保障全部转入审核部门统一管理,把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开、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开、财务报告的存放与报告单位分开,确保会计业务操作过程公开透明化,使财会人员脱离企业经济利益、组织人事管辖,不受企业单位控制,不为利益所驱动,做到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并监督,会计人员应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当会计信息集中核算后,即避免了造假环节,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育
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自身素养,以自律、廉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玩忽职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弄虚作假,为企业提供最真实客观的财务报表,这也奠定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其次,除了培训教育之外,还应着重抓会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确保会计人员在实践中遵纪守法。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有较高的觉悟,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品质,实现业务工作精益求精。另外,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务必求真务实,为企业做出最真实的财务信息。[郑路.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7(17):132-133]
五、结束语
企业会计造假已是常态,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日常从业实践中加强防范与治理。但企业会计造假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非一日之功,需各管理部门各级加强,采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方法与社会共同改进,综合治理,另,应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舆论氛围,其次,还应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抓起,只要从业人员有了遵纪守法和敬业精神,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我们作为未来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把求真务实牢记心中。
参考文献
[1]佟成生,董征鸽.会计信息失真中的造假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04):66-68.
[2]胡桂兰.会计信息虚假的理性思考与调查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4(04):40-43.
[3]贺智博.浅谈如何防范会计造假[J].品牌(下半月),2015(02):58
[4]汪柏珩.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0(07):244+243.
[5]郑路.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7(17):132-133.
我国企业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 (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