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立完善的财务岗位。合作社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要完整,会计和出纳的岗位职责不能混为一谈,而应区分开来,做到各尽其职。避免将合作社的财务工作交由一人完成,杜绝贪污行为的发生。
(2)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合作社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资金安全,防止损失,杜绝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合作社的财务风险,保障社员的合法利益。
(3)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在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制度时,除了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外,还要根据合作社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具有合作社特色的会计核算制度。
(4)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首先,要建立财务报告公开制度,采取灵活的形式将合作社的财务信息定期进行公开。其次,要及时对社员普及财务知识,让社员看得懂公开的财务信息,避免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再次,要组织专门的审计人员定期对公开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最后,要完善信息反馈功能,及时听取社员们的意见,对社员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详细的解答并以此为依据及时纠正偏差。
(三)建立法规范的分配机制
根据《合作社》法的规定,合作社在制定分配制度时必须要遵循以社员与合作社间的交易额为主的原则,将交易额作为合作社分配制度的衡量指标,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出社员对于合作社的贡献度,分配时更具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社员的应得利益被侵害。为此,我们必须给合作社的每个社员分别建立社员账户,主要用于记录社员的出资额度以及该社员与合作社的农产品交易的详细情况,避免账务往来不清。另外,必须对合作社日常生产经营的的具体收支情况进行公示,并召开社员大会,使合作社的财务状况透明化、公开化,以便于普通社员的监督职能得以体现,保证社员应得利益不受侵害。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要提高合作社对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人员,对于真正的人才要敢于放权,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合作社和自身的共同价值。
(2)要定期对合作社现有的财务人员开展有关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的财务知识储备及时得到更新,以备随时面对新的要求。
(3)所有的财务人员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引入竞争意识,激励财务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
(4)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避免篡改财务信息,编造虚假会计凭证等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发生。
五、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问题,一直都是被合作社的管理者和普通社员所忽视的重要内容。合作社要获得发展,就必须要克服自身的财务弱点,加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需要涉及的因素有很多,除去合作社自身的因素外,在后期建设中,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够茁壮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面临新的问题已经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将其财务管理的方法不断提升,真正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新格局是各级财务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及时发现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只有这样,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我国农业发展也才能更进一步,而最终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红玲.浅析当前农村合作社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农经.2016(11)
[2]朱水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
[3]刘小朋.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南方农业.2017(32)
[4]王磊.农村合作社发展中财务运行与管理的作用[J].全国商情.2015(Z7)
[5]杜振武.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探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7(14)
新农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